皇帝|为什么说明朝之亡始于嘉靖

党争贯穿整个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即使是在风雨飘摇的南明时期,大家依然争来争去,既消耗了精力资源又延误了时机公元1521年,荒淫贪玩的明武宗朱厚照崩逝了。这个好色的家伙可能玩坏了身子,以至于没能留下任何子嗣,而唯一的亲弟弟朱厚炜在幼年即夭折了。武宗临崩留下遗诏,让自己最年长的堂弟朱厚熜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皇帝|为什么说明朝之亡始于嘉靖
文章插图
嘉靖皇帝刚登基不久,就爆发了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大礼仪之争。嘉靖元年四月,年仅十五岁的世宗(嘉靖)命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和封号。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武宗旧臣,觉得新皇帝应尊自己的伯父明孝宗为皇考,也就是嘉靖必须先承认自己是过继给孝宗的,这样才符合礼法。而在祭祀自己的亲生父母时则自称“侄皇帝”。对“孝子”世宗而言,这些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双方产生僵持。为缓和局面,少年天子试图优抚杨廷和,并向礼部尚书毛澄贿赂重金欲使他们改变主意,但两人不为所动。在三年争论的过程中,嘉靖的皇权逐渐稳固。1524年,大臣们再一次聚集在左顺门请愿痛哭,企图使世宗屈服。杨慎等人憾门大哭,声震宫阙。朱厚熜闻之大怒,命锦衣卫逮捕为首的八人,并将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因廷杖而死者一十六人。经此事后,反对仪礼的官员终于不敢发声了,为时三年的“大礼仪”之争以嘉靖的胜利告终。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嘉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肯受制于武宗朝的旧臣。然而,“大礼仪”之争造成了明代自靖难之后最大的政治撕裂,期间伴随着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议礼派和反对议礼派势如水火,甚至出现反对议礼派暗杀议礼派官员的事件,明代党争之风由此开始。【 皇帝|为什么说明朝之亡始于嘉靖】

皇帝|为什么说明朝之亡始于嘉靖
文章插图
在议礼的过程中,拥护世宗的张璁等人与杨廷和等老臣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这既赢得了世宗的敬重,又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使明世宗发现自己政权所要依靠的真正力量。作为没有东宫旧僚的明世宗,在议礼中认识到取舍大臣的一个主要标准,那就是迎合自己主张的,这样的人对自己才是忠心。在拥护议礼的人中,多有“以片言而至显贵”,甚至当上首辅和六卿者,这使得更多的朝廷官员看到迎奉皇帝而带来的好处议礼之争并不简单的是“继嗣”还是“继统”的问题,更深层的是世宗与武宗朝老臣们之间权力斗争的问题。在成功斗倒了杨廷和等人后,世宗的政权更加的稳固了。在杨廷和倒台后,世宗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来治理国家了。初期的世宗倒也确实表现出励精求治的一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嘉靖逐渐丧失了进取的精神,日渐腐化。不仅大兴土木,还崇尚迷信,尤好长生不老之术。各路方士、道士投其所好,屡行诈骗之术。“壬寅宫乱”之后,世宗干脆躲进深宫专心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以至于二十年不上朝堂,开启明朝皇帝不上朝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