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争议不断的李鸿章,他是肱股之臣,还是世人眼中的“罪人”( 三 )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本人就对李鸿章非常崇拜,李鸿章这个时候在清王朝的身份地位,跟伊藤博文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李鸿章是真正手握重兵的人,伊藤博文还得受议会的制约、受天皇的统治。作为大清、李鸿章的对手,日本,从天皇到平民,都一心图强。

争议|争议不断的李鸿章,他是肱股之臣,还是世人眼中的“罪人”
文章插图
左宗棠以后,李鸿章真正手握重兵,没哪个能跟他对抗了。对内联合南洋水师等各方势力,对外联合列强,灭掉慈禧,推翻满清——即使不推倒满清也必须清除保守派,起码让恭亲王这类人上台。所谓破釜沉舟,就是指这个。这样做就必须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为重。以慈禧为首的腐朽清王朝是当时国家生存发展最大的阻力,要进步就必须除掉。
这并没有完全抛开历史环境,李鸿章办洋务这么久,清王朝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阻力他是最清楚的人,他没理由意识不到这一点。其实觉得李鸿章东南互保运动,隐约有这个意向。但李鸿章做不到,他放不下个人利益,在这方面我感觉袁世凯比李鸿章要强。
李鸿章的淮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主要作用,是跟在洋枪队后边捡功劳,顺便屠城劫掠,作用远低于湘军,甚至不如守杭州的左宗棠楚军。其后剿捻,最初的负责人其实还是曾国藩,但是曾在天津教案和剿捻中接连翻车,含恨隐退了。虽然这里边有朝廷故意制衡曾国藩瓦解湘军势力的意图在其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教案与剿捻的得利者都是他李鸿章。
而且李鸿章在其后拆散吞并湘军的行动中也是冲在最前边的。至于其他的,收复新疆、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乃至甲午,李鸿章在其中的作用都很难说是有益于国家,民族,朝廷,乃至他所处的封建官僚阶层,真正在所有事件中受益的从始至终就只有他一家,最多在惠及几个党羽而已。

争议|争议不断的李鸿章,他是肱股之臣,还是世人眼中的“罪人”
文章插图
对李鸿章这个人物,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很有才能的人,虽有污点但不会特别反感。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看,李鸿章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危局之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了几十年,且知道死后会背上千古骂名还要勉力为之,真的很了不起!每一代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开拓的,林则徐们发现固守常规救不了国,李鸿章们发现师夷长技救不了国,梁启超们发现变法维新救不了国,袁世凯们发现封建帝制救不了国,孙中山们发现资产阶级救不了国,这些人放在当时的时代都是顶尖的豪杰。辩证地看,李鸿章的功过差不多一半一半,毕竟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有不少积极意义的。
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李鸿章的目标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同时也为近代中国做了不少贡献。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都在找救国出路,不能光以今天人的眼光来判别对错。当然也有不少人明面救国实则为私利,所以很难每个人都下一个完全客观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