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1941年苏军一溃千里的背后,巴巴罗萨计划的致命陷阱( 二 )



边境地区|1941年苏军一溃千里的背后,巴巴罗萨计划的致命陷阱
文章插图
在行动的一开始,德军的攻势就势如破竹,仅开战的第一天,苏军就有800余架飞机被摧毁,从6月22日到1941年年底,苏军的损失已经高达447万,其中80万人死亡、234万人失踪和被俘,如此巨大的损失,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
关于巴巴罗萨计划会取得如此优秀战绩的原因,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很多人进行过讨论,得出的结论包括了德国蓄谋已久、突然袭击、苏联大扩军导致军队素质下降、斯大林的微操又无形增加了苏军的损失等等,但是大多数总结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作为行动计划的本身,巴巴罗萨计划已经制定的相当完美,尽管最终没有实现主要战争目的,但巴巴罗萨计划绝对不是一个愚蠢的计划。看似平凡的表象下,巴巴罗萨计划却蕴含着一个专门针对苏军的巨大陷阱。

边境地区|1941年苏军一溃千里的背后,巴巴罗萨计划的致命陷阱
文章插图
长久以来,为了克服在地缘政治上存在的劣势和德国在战争潜力上的不足,德军内部一直主张快速机动战役。早在普鲁士王国时代,老毛奇就提出了机动性、建立主攻方向、包围、突然性以及摧毁等基本概念,其目标是在边境或者相邻地区就是通过一次或多次快速包围战,摧毁敌方的军事力量,并且粉碎敌国继续战争的有生力量,实现最终的胜利。而这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所有战役思想的基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后,这种战役思想并没有被丢弃,而是随着技术和战术的改进,产生了现代战役层面的运动战体系。
德军高级军事领导相信,在战略、战役和战术的三位一体中,战役是快速执行战争的关键,快速机动的作战将带来决定性的毁灭战,是阻止敌军积蓄力量,并摧毁敌军资源上潜在优势的关键。在二战中,这种战役思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闪电战,该战术充分利用技术革新带来的速度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大量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迫使敌军无力继续战斗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完全出自于这种战役思想。

边境地区|1941年苏军一溃千里的背后,巴巴罗萨计划的致命陷阱
文章插图
从全局来看,巴巴罗萨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在边境地区消灭苏军现役部队主力;
第二步,将战线往苏军内陆延伸,并在明斯克、乌克兰等地消灭苏军在战前的预备队;
第三步,则是巴巴罗萨的最终目标,占领列宁格勒、莫斯科、高加索地区,将苏联赶到乌拉尔山以东;
这便是巴巴罗萨针对苏军的巨大陷阱,一旦德军在边境地区包围并消灭苏军现役部队的主力,那么在明斯克、乌克兰等地的时候苏军就不得不临时征召预备队来应对德军的攻势,但仓促之间组织起来的预备队根本不具备和德军正面一对一交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