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终|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唯一畏惧之人,曾费尽心机拉拢,却以失败告终!( 二 )


告终|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唯一畏惧之人,曾费尽心机拉拢,却以失败告终!
文章插图
韩信静静的听着武涉发言,也不反驳,也不认同,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做为此次密谈的唯一旁观者蒯通,则早已听的满头大汗了:关于汉王的狡诈多变,他之前正领教了一次,汉王竟能在极度惊怒的情况下突然改口,果断封韩信为齐王,这政治机变是何等可怕?这使他更加的认定,韩信只能在战场上与汉王交锋,否则,他必为汉王所害,谁也救不了他,包括自己在内。武涉进而又说道:“足下之所以得苟存于今,以项王尚存也。当今楚汉二王之争,权在足下。足下投汉则汉胜,投楚则楚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合,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各守封疆?足下奇谋妙算,尤出二王之右,若从吾说,富贵可常保矣。不知高见以为何如?”
告终|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唯一畏惧之人,曾费尽心机拉拢,却以失败告终!
文章插图
武涉的提议实在很有吸引力,自己当老板,怎么也比给别人打工强!事实上,就连那位梁地的魏相彭越,如今都有想法了,所以才悍然收留田横,在楚汉间保持中立,只是他势力太小,不足以三分天下、故且行且看罢了。看来,武涉的提议确是韩信目前最明智的抉择,但是很遗憾,韩信不能接受。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恨项王。韩信生平最恨别人看不起他,因为他少年时在淮阴受到了太多的嘲笑,这种创伤是一辈子都难以弥合的。而项王对他轻视了整整三年,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份恨每天都在增加,其恨已入骨。所以,汉王明明骗了韩信很多次,但韩信并不十分恨他,反而对他重用自己感到非常感激。像韩信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他可以容忍别人骗他,却绝不能容忍别人看不起他。韩信还记得:当初他还跟在汉王身边的时候,汉王常常与他君臣共乘一车,还曾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甚至将正在吃的食物推过来给他吃,现在那些日子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其中的恩义,韩信一刻也不曾忘怀,悠悠此心,天地可鉴。
告终|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唯一畏惧之人,曾费尽心机拉拢,却以失败告终!
文章插图
在我们现在看来,和领导一起坐车吃饭或者送两件衣服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君臣之份极其严明的古代,这样的领导千年找不出一个!韩信一生孤苦受尽白眼,却在汉王那里得到了难得的重视与温暖,所以他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容忍汉王的欺骗而毫不在意,你说他傻也罢,你说他迂也罢,没办法,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智慧超群却又感情用事的迷糊人。
告终|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唯一畏惧之人,曾费尽心机拉拢,却以失败告终!
文章插图
韩信在战场上从来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只求胜利最大化,而不带任何感情不管任何手段,就算是历下已降之敌,他也照击不误;然而从战场上下来,他就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感情用事者,这一点他与项王很像。何况,即便摒除掉感情的因素,项王也根本不是一个可堪合作的对象,如果说韩信是水,那么项王就是火,他们二人无论在政治方略上,还是作战理念上,都如冰炭不能共处一器,注定有一个将要毁灭。于是齐王韩信沉思了一会儿,回答武涉道:“先生之言,虽若有理,然吾不能受。昔我在楚事项王,官不过郎中,爵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交予我数万军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吾尝闻‘水背流而源竭。’汉王其亲信于我如此,背之不祥也!故我忠汉之心,虽至死而不易!幸烦先生为我深谢项王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