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淞沪抗战死守四行仓库的壮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壮士|淞沪抗战死守四行仓库的壮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11937年10月27日,凌晨2点。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那是一座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因为是当时上海四所银行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所以被上海人叫做“四行仓库“。此时的仓库里,脚步声声,人声鼎沸。“一楼所有门窗,用沙包和粮食全部堵死!““二楼以上窗口,堵死一半!到时候可以扔手榴弹!”“电源全部切断!别让鬼子利用电线放火!”一道道命令被传达下去,一队队士兵在仓库内来回穿梭。“报告长官!一切准备就绪!”士兵向一位长官报告。“清点人数!把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下来!”长官命令。之所以下这道命令,是因为长官准备等全体殉国后,这份名册能传递出去,让国家有待烈士家属。然后,长官命令全体集合。“这个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长官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也可能,就是我们的坟墓。”长官顿了一下。“但是,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和敌人拼到底!听清楚没有?!”长官吼道。“听清楚了!”所有士兵大声回应,呼声在整个仓库间激荡。在之后的四天,这支残缺不全的部队,将被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知晓:国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的名字,叫谢晋元。
壮士|淞沪抗战死守四行仓库的壮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2谢晋元,广东省蕉岭县人,1905年出生。考进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的谢晋元,原本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但是在那个年代,他发现,空谈理论或上街游行和喊口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要改变这个国家,必须自己投入到第一线去。1925年,谢晋元以广东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投笔从戎。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谢晋元提前毕业,从一名排长做起,一路冲锋陷阵,到了1936年,谢晋元做到了国军第88师262旅的旅部中校参谋。那一年,中日之间火药的气味,已经四处弥漫。谢晋元的部队,从四川万县调防江苏无锡。谢晋元立刻做了一件事——把住在上海龙华镇的妻子凌维诚和儿子送回广东原籍。在与妻子告别时,谢晋元说:“我不是好儿子,也不是好丈夫,奉养年老父母,抚育年幼子女的重担,要你承担了。这场和日本的战争,会非常激烈,我们肯定会有很大的牺牲,也会有局部的失利,但我们国家一定会胜利!到时候,我亲自来接你们母子回上海!”1937年8月11日深夜,262旅524团奉命从无锡出发开赴上海。两天后,惨烈的“淞沪会战”爆发。
壮士|淞沪抗战死守四行仓库的壮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燃烧的上海市政府大楼当时日本人喊出的口号是:“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全中国”。为此,日本一共在上海投入了14个半的最精锐师团,并出动了一半以上的帝国海军。而蒋介石也投入了自己的血本。这场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爆发的残酷会战,前后有80万最精锐的国军对阵30万最精锐的日军,从8月打到11月。但打到10月底的时候,国军其实已经顶不住了。(可参阅之前推送:《为什么那时候中国打不过日本?》)10月25日,中国军队在上海的大场防线被突破,全军撤退。这个时候,第88师师长孙元良(台湾影星秦汉的父亲)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全师留下,死守上海!第88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师,全德械装备,“淞沪会战”一开始就顶到了最前线——蒋介石也希望籍此让全国各地的军阀看到,中央军誓死抗日的决心。但这个命令被孙元良断然拒绝:这纯粹是白送死!死得没有任何意义!于是讨价还价:留下一个团?孙元良还是不同意。最终,决定留下一个营。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理解蒋介石这一举动:所有部队都撤退了,为什么还要留一支孤军?而蒋介石的目的,是希望留下这支坚守的部队,让全世界看到,在上海,中国军队仍在抵抗日本人,他一直希望获得国际的关注,以及随后的干预。而这支注定成为“炮灰”的部队,就是524团一营。谢晋元其实是当时的副团长,团长韩宪元牺牲,他代理团长。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率524团一营进驻四行仓库。当时全营其实只有400人左右,为了迷惑日军,谎称“八百人”,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八百壮士守四行”。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310月27日,清晨。大摇大摆来到苏州河边的日军,被四行仓库里突然射出的子弹打蒙了:中国军队不是全撤了吗?怎么还有部队在这里?!整整一个上午,日军没敢行动。在摸清了情况之后,当天下午,日军对四行仓库完成了包围,开始大规模进攻。一时之间,枪林弹雨,弹片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