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经过三代帝王的运作,汉高祖刘邦确立的国策退出了政治舞台

汉王朝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鉴于秦王朝的教训,在京畿地区实行了郡县制;在边远地区,采取了分封制,如此行政规划,可谓“一朝两制”。被分封在各个地域的这些“国中国”称作“籓国”,一国之主就被称为“藩王”。
始建国之际,这些诸侯王国还算规矩,对中央政府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影响。可是,随着王朝的发展、延续,各个“籓国”渐渐做大,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
到了汉文帝时期,济北王、淮南王相继造反、生乱。这说明,诸侯王国与大汉朝廷的矛盾开始激化。

确立|经过三代帝王的运作,汉高祖刘邦确立的国策退出了政治舞台
文章插图
贾谊(左)与汉文帝(剧照)
这时,汉文帝之子刘揖的老师贾谊,看到了诸侯王国对大汉王朝的潜在危害,便立即上疏,建议汉文帝刘恒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痼疾”。
但是,汉文帝觉得条件尚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君臣在面对面交流时,汉文帝就叉开话题,聊了些其它的内容,没有采纳贾谊的谏言。为此,史上留下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佳话”。
继贾谊之后,大力主张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人是中大夫晁错。晁错也和贾谊一样敏锐地感觉到,诸侯王国已对大汉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晁错提出的解决方案比贾谊的还激进,汉文帝自然也不敢采用。
汉文帝刘恒去世,汉景帝刘启承继大统后,深得汉景帝赏识的晁错先是做了左内史,不久又升任为御史大夫。随之,晁错向汉景帝提出了“削籓”(削减诸侯王国封地)的建议。

确立|经过三代帝王的运作,汉高祖刘邦确立的国策退出了政治舞台
文章插图
汉景帝(左)与晁错商议削籓(剧照)
汉景帝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开始“削籓”不久,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
面对叛乱手足无措的汉景帝,为求自保而处死晁错之后,叛乱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于是,汉景帝明白了吴王刘濞等叛乱的真正目的,也想起了父皇的嘱托,随即委任周亚夫率军平叛。

确立|经过三代帝王的运作,汉高祖刘邦确立的国策退出了政治舞台
文章插图
率军平叛的周亚夫(剧照)
最终,周亚夫率不负刘启重托,平定了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汉景帝的亲弟弟梁孝王刘武立了很大的功劳,因而得到了朝廷的封赏。
为了报答弟弟,刘启还把自己的旌旗仪仗送给了刘武一套。自此以后,刘武的出行场面简直如同天子一般。随之,刘武原来就有的欲成为“储君”的想法愈加迫切。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七年),当刘武到京师朝见皇兄时,就让生母窦太后去做哥哥的工作,立自己为“储君”。得知刘武的想法后,内心不快的汉景帝只是答应和朝臣们商议一下。结果,袁盎等臣僚都不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