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明初血案:方孝孺笔墨淋漓地写下四个大字,“燕贼篡位”( 二 )
六十五岁的长兴侯耿炳文上阵了,旋即被换下,继任的便是李景隆。朱棣折腾了三年,也未出河北半步,急得头大如斗,有谋士出了个主意,直捣南京。这个主意很难说是高,还是馊。但朱棣与朝廷耗不起,心一横,孤军直趋南京。
朱棣军渡过长江,南京危在旦夕。“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立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朱棣虽然到了城下,但他是孤军深入。看看当时的军事地图,你就会发现,朱棣胆大包天,他率部从明军的夹缝中冲到了南京城下,实际控制地区很小,大半个中国还在朝廷的号令之下,如直到南京城破,忠于朝廷的驸马都尉、建文的姑父梅殷(娶宁国公主)还率军驻在淮安。如果朱允炆弃城而去,作战略转移,也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迂腐的方博士竟然劝他“死社稷”。政治家是不轻言“死”的,更何况一国之君.
在这战火纷飞、败绩连连的四年中,方孝孺和自己的得意门生朱允炆,在九重之内,整日里研究如何复古改制。改承天门为韦皋门,前门为辂门,端门为应门,午门为端门,谨身殿为正心殿,自己的侍讲学士改为文学博士。他还计划恢复先秦的井田制。
在朱棣的步步紧逼下,朱允炆和他熟读经书、文章华美而毫无治国韬略的大臣们,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金汤被破,皇宫火起。朱允炆亲手杀掉私通燕王的徐达之子徐增寿(朱棣的内兄)以后,不知所终,留下千载悬案。
这位力劝国君“死社稷”的方孝孺没有自行了断,他被带到了新皇帝朱棣的面前,朱棣交给他的任务是起草登基的诏书。方孝孺在朝堂上嚎啕大哭,“声彻殿陛”。朱棣亲自走下殿来和和气气地安慰方博士,就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话不多,句句带机锋,许多读书人都会背诵:(朱棣)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 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此朕家事。”
说到这,朱棣已经很不耐烦了,命人取出笔纸,说:“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写下笔墨淋漓的四个大字“燕贼篡位”后,把笔狠狠摔在地上,边哭边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杀人狂朱棣为何对死敌方孝孺如此客气?首先,方孝孺并不是朱棣心中的首恶,在起兵的檄文中,被点了名的是齐泰、黄子澄。更重要的是,因为朱棣的亲信道衍和尚姚广孝的进谏。在朱棣南下时,姚广孝(一个披着袈裟的政治和尚)对朱棣说:“城下之日,彼(方孝孺)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对姚广孝的信任程度,不下朱允炆对方孝孺,自然是满口答应。
- 朱棣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 建文帝|朱棣打败了侄儿建文帝,但建文帝亲弟让他不安皇位,这是为何呢?
- 藩王|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为何没人敢争夺朱标的太子之位,连朱棣都不敢
- 建文帝|朱棣在“靖难”时遇到的最大克星是谁?
- 朱佑樘:生在帝王家、吃着百家饭,他的格局,比朱元璋、朱棣更大
- 朱棣迁入紫禁城后,北京也差点做不成都城
- 李自成|朱棣给后人留下一条后路, 可保住大明的江山, 可惜200年后被崇祯忘了
- 《大明风华》中,朱棣曾让汉王监国,历史上真的有这个可能吗?
- 南国|朱元璋已将越南列为不征之国,为何朱棣还要违背祖制征讨
- 朱棣攻入南京后,为何第一件事不是立即登基,而是斩尽后宫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