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阿拉伯国家的形成,源于美国传教士的无心插柳和英国一战中的欺骗
20世纪之前,“阿拉伯人”主要被用来称呼阿拉伯半岛上蓄养骆驼的牧民,即今日所说的贝都因人,也就说,阿拉伯人这一标签当时在广大的伊斯兰世界并没有认同感。
操阿拉伯语的族群曾经在阿拉伯帝国时期统一过,但之后再无统一,他们似乎对政治有一种天然的冷漠感。
阿拉伯诸民族确实需要一个政权来维持秩序、保护权益,但这个政权是阿拉伯人的倭马亚亡(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还是波斯人的白益王朝,抑或是库尔德人的阿尤布王朝、突厥人的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些都无关紧要。
城头变幻大王旗,阿拉伯人的生活依然继续。
但到了近代,随着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到来,中东的局势开始变得不同。
1、美国的传教士
19世纪的阿拉伯世界,依然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奥斯曼帝国对于宗教相对宽容,帝国治下不仅有伊斯兰教,还有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以“第三罗马”自居的俄罗斯人开始关心奥斯曼帝国内东正教徒的福祉,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也开始在这里建立学校。
这一幕,对于在近代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来说非常熟悉,当我们沦为东亚病夫时,奥斯曼土耳其也变成了“西亚病夫”。
文章插图
美国的传教士学校,以叙利亚新教徒大学(今贝鲁特美国大学)最为著名,因为它招收各个宗教的学生,其最初目的是为了让伊斯兰教徒该宗基督新教,但无意中却促进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
我们知道,今日民族国家的形成,源自三十年战争之后,1648年欧洲人签订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该条约规定各国彼此互相承认主权与领土,于是民族国家便越来越多,欧洲的版图也越来越破碎。
美国人的传教,把这一观念逐渐引入了阿拉伯世界,促进了阿拉伯文学的复兴,同时也使阿拉伯年轻人开始珍视自己的文学和历史遗产,于是民族主义开始抬头。
但奥斯曼帝国,毕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2、一战中,阿拉伯人与英国人联合对抗奥斯曼土耳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阿拉伯人机会。
文章插图
一战中,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属于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属于协约国。为了打击奥斯曼土耳其,英国人决定在土耳其身后插上一刀。
于是,英国人开始寻求与阿拉伯人的哈希姆家族合作。哈希姆家族,是伊斯兰教建立者穆罕默德的后裔,世居伊斯兰圣地麦加。对于一个民族主义思想抬头的民族,大国的支持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 儿子|历史揭秘:看看武则天和慈禧的儿子是什么样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兵权|李世民登基后,为何会放过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杀了就坏事了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张灵甫|张灵甫牺牲后,19岁的妻子远赴美国,60年后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 能观叶能赏花的植物,看上去普通,养一盆月月有花赏
- 三星堆|三星堆来自外星?假的!看完这几件文物就知道和中原关系多深!
- 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了一段话,为何重用叛徒魏延,却不愿用赵云?
- 《康熙王朝》中,那两道最关键的匿名奏折是谁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