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大伤|为何明朝土木堡之变中元气大伤,朝廷依然没有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导读:到明朝时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早已非常成熟,儒家文化中忠君爱国的思想已经被广泛的接受。所以即便崇祯帝自杀京城失守南明都能暂时坚守半壁江山,土木堡之变明朝仅仅失去了军事主力怎么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虽然明朝因此提前由盛转衰,但是此时明朝立国将近百年法统深入人心轻易不会发生叛乱。况且明朝不割地不屈服坚决打赢了京城保卫战,怎能赢得国人尊重。此时的明朝蒸蒸日上,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局面在面临危机时更能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所谓多难兴邦,明朝怎么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呢?

元气大伤|为何明朝土木堡之变中元气大伤,朝廷依然没有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文章插图
华夏文明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大一统概念早就深入国人骨髓。明朝作为封建王朝倒数第二个王朝中央集权制已经非常成熟,不会因为风吹草动就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再说明朝分封的藩王经过明成祖的调整早就没有了军政权力,更不会在土木堡之变后捣乱。而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明朝才过了不足百年,还没有到社会矛盾激化、腐朽不堪的阶段;多难兴邦下正是民心和凝聚力的体现,所以京城保卫战才在文臣于谦的领导下迅速打赢。所以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明朝怎么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到明朝时大一统王朝时代已过千年,成熟的中央集权制让明朝随受到打击依然能迅速恢复
从秦朝统一六国后出现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启了中央集权制代替实行千年的分封制。虽然中央集权制在汉朝时出现了反复,郡国与直辖并行引发了七国之乱。但是大一统王朝和中央集权制逐渐成熟并深入人心,异姓不得封王更成为封建王朝的铁律(当然唐朝异姓王还是有的)。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封建王朝在隋唐时代形成了成熟的三省六部制等成熟的政治体制。明朝时还出现了成熟的行省、府、县等行政区划,中原王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和详细的乡政区划牢牢掌控着地方。虽然土木堡之变让明朝元气大伤,但是明朝的政治架构和管理体制没有任何变化。在这种状况下明朝保持流畅运转,在庞大的国力下很快就迅速恢复了。虽然不能像之前那样强盛,但是明朝之后也曾经出现过中心延续了两百年的国祚。

元气大伤|为何明朝土木堡之变中元气大伤,朝廷依然没有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文章插图
千百年来封建王朝时代儒家已经成为一种宗教,儒家倡导的忠君思想在土木堡之变的关键时刻起到了作用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千年时代,忠君爱国成为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没有一个王朝的帝王不希望如此,所以在推波助澜的同时不断给儒家的孔圣人增加封号。尤其是到了到了隋唐时代,为了对抗世家帝王不断打压世家。要破除世家对于朝堂和读书的垄断,提升寒门学子晋升通道来对抗世家。所以科举制应运而生,由于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让科举制迅速赢得全体读书人的拥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期盼让无数读书人对朝廷忠诚度迅速提高,尤其是在明朝文人的地位更高。虽然明朝元气大伤,但是瓦剌得逞后读书人绝对没有好下场。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忠君思想,从京城到地方的文官也不会允许发生对地方失去控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