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春水东流英名在 :中国百年影史上罕见的\全才\郑君里


郑君里|春水东流英名在 :中国百年影史上罕见的\全才\郑君里
文章图片


郑君里(资料图)
他和蔡楚生联合执导了史诗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 独立执导了社会讽刺喜剧《乌鸦与麻雀》 , 他还是第一个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进中国的电影人 。 杰出电影人郑君里 , 堪称中国百年影史上罕见的“全才” 。
横跨戏剧和电影 , 横跨表演和导演 , 横跨理论和实践 , 杰出电影人郑君里 , 堪称中国百年影史上罕见的“全才”之一 。
作为演员 , 他曾入选当年权威电影杂志评选出的“十大男明星”——“电影皇帝”说的是金焰 , “电影老虎”说的就是郑君里 。 作为导演 , 无论是他和蔡楚生联合执导的史诗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还是他独立执导的社会讽刺喜剧《乌鸦与麻雀》 , 即便今日放之于世界影坛考量 , 也当得起“不朽名作”之誉 。 而作为一个具有广博理论修养的电影理论家 , 他还是第一个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引进中国的电影人 , 著有译著《演员自我修养》、《演讲六技》 , 论著《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 。
令人痛心和遗憾的是 , 一场“文革”浩劫让郑君里的生命之钟在58岁那年被迫停摆 。 冰冷的病床上 , 郑君里带着壮志未酬的苍凉和无奈 , 孤独离世 。
艺术道路的起步
郑君里原名郑重、郑千里 , 祖籍广东中山市三乡镇平岚田堡村 , 因父母早年到上海谋生 , 于1911年12月6日生于上海 。 当时 , 很多广东人都在上海虹口天通庵路一带摆水果摊 , 郑君里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 父亲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贫寒的家庭 , 时至年关 , 还会有债主上门逼债 , 郑君里亲见父亲跪在堂屋里求债主宽限 。 儿时不堪的经历让郑君里从小就有发愤图强的决心 , 思想上也易于接受共产党的宣传 。
从广肇义学考入上海的岭南中学 , 郑君里接触了大量中外名著 , 他尤其喜欢作品带深刻哲理意蕴的歌德和泰戈尔 , 期间 , 他受一位搞过电影的同学影响 , 对艺术产生浓郁兴趣 , 看戏看电影成为他最大的课余爱好 。 16岁那一年 , 尚未毕业的他独自做出了改变自己一生的重大决定 , 投考由戏剧家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组建的南国艺术学校 。 这个决定 , 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你要去做戏子是吧?家里已经这么穷了!”勃然大怒的父亲最终熬不过跪倒在地、意志坚决的郑君里 , 只能无奈同意 。
考入南国艺术学校之后 , 郑君里和陈凝秋、陈白尘、吴作人等成为同学 , 深受田汉唯美浪漫主义艺术观影响 , 并且以极大热情按田汉的要求苦学英文 。 1928年 , 他借助字典翻译了《易卜生论》和《苏俄演剧左中右三派》 , 后发表于《民众日报》 。 在南国剧社打杂、跑了几个龙套之后 , 郑君里在1929年因顶陈凝秋之缺而获得主演王尔德名剧《莎乐美》的机会 。 刻苦严谨的郑君里每次集体排演之后 , 都会把自己一个人留在屋里反复演练 , 因而他每日的表演都能情绪稳定、规范化而不走样 。 是年冬 , 郑君里和同学组建摩登剧社 。 1930年 , 摩登剧社赴南通演出 , 郑君里的表演让当时在南通“小小剧社”演戏的赵丹大为佩服 , 赵丹向郑君里请教演艺 , 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