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是如何宣传报道志愿军“秘密”出兵朝鲜的
按照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 , 1950年10月19日晚 ,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辽宁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吉林集安)三个口岸跨过鸭绿江 , 秘密进入朝鲜战场 , 正式出兵朝鲜 。
1950年11月5日的《人民日报》头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出兵朝鲜 , 主要是因为中共中央对中美两国的实力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 , 所以在战术选择上就体现出来了 。 为保证首战必胜 , 志愿军对出兵消息严格保密 , 坚持“秘而不宣”政策 , 一方面使志愿军能够进行充分的战前准备;另一方面为了让志愿军能够增强对“联合国军”打击的突然性 , 提高实现作战目标的可能性 。
10月19日 , 志愿军入朝当天 , 毛泽东致电有关方面人员时指出 , 对志愿军入朝参战一事 , “在目前几个月内 , 只做不说 , 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 , 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 。 按照这一指示 , 在志愿军进行第一次战役期间 , 除例行公布朝鲜战况外 , 《人民日报》从未发布志愿军战报 , 也未刊登有关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任何情况 。 比如10月27日、30日 , 《人民日报》报道了各地英雄模范表达“对美帝侵朝战争不能置之不理 , 要保卫祖国安全”的决心;10月29日、11月1日 , 《人民日报》发表朝鲜人民军战报:“人民军部队继续在各战线对进犯的美军和南朝鲜军进行防御战 。 ”“在定州、泰川、云山、熙川一线上 , 朝鲜人民军的猛烈反攻 , 已使敌军遭到严重损失 。 ”据统计 , 从10月19日出兵朝鲜至11月4日第一次战役结束 , 共计17天的时间内 , 《人民日报》共有新闻报道914条 , 内容涉及呼吁和平、支持朝鲜人民的共258条 , 而直接涉及朝鲜战争的有40条 , 占总报道量的4.4% , 与6月份报道有关朝鲜问题内容所占的比例大体一致 。 而11月5日至8日 , 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后的短短四天内 , 《人民日报》共有184条新闻报道 , 而涉及朝鲜战争的有16条 , 占8.7% , 有关朝鲜战争的报道内容比例几乎增加一倍 。
第一次战役前后 , 为贯彻中共中央决心、表明志愿军已经入朝参战的决策部署 , 《人民日报》通过报道消息或播发社论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 , 大规模宣传报道抗美援朝战争 , 目的是动员人民踊跃支援抗美援朝 , 争取世界舆论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支持 。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 , 全国80%以上的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 ”
11月2日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 , 对于宣传的原则作出改变 , 决定在全国逐步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工作 , 并对宣传口径、方式作了原则规定 , 要求各地报纸及各人民团体、社会人士发表评论、宣言、谈话 , 广泛宣传和拥护抗美援朝运动 。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 , 当日 , 《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不能坐视美帝扩大侵略!本报读者纷纷来信主张实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很多读者并表示志愿赴朝参加反侵略战争》 。 标题中第一次出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并将“保家”放在“卫国”之前 。 这个动员口号将这场发生在国门之外的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 尤其是普通民众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 , 客观上起到了动员国内青年踊跃参军参战的效果 。 11月4日 , 按照毛泽东指示 , 《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左侧显著位置上转载了天津《进步日报》上刊登的北京大学教员曾昭抡等300多人的联名信 , 引题为《北京大学教员三百七十六人签名》 , 主标题为《上书毛主席决心反侵略》 , 副标题是《愿为保卫祖国献出最大力量》 。 此后 , 《人民日报》关于支持朝鲜抗击侵略、支持抗美援朝的报道篇幅明显增加 。
- 《康熙王朝》中,那两道最关键的匿名奏折是谁上的?
- 《锦心似玉》罗二娘过得差,不是嫁错人,而是犯了这些错误
- 《锦心似玉》原著善待怀孕妾室的丹阳县主:她的心计,太悲哀了
- 刘备|《三国演义》中单挑三人组哪个更强?答案不是刘关张三人!
- 《四方坦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杨国琴原矿底槽清(绞泥)
- 杨播|短短二十年,这家人中竟然诞生了39位高官,堪称奇迹
- 《司藤》秦放身世之谜解开,和司藤合体生女,下场却比白英还惨
- 800多年前无名诗因《大宋宫词》走红,铁杆诗迷却表示:用错了
- 镇魂街:大御天并不完全相信人类,皇甫龙斗其实不想杀鬼符三通
- 流传后世、众说纷纭的《川鼻草约》到底签没签?请看详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