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他是因为立场而反对,还是因为政见反对
导语: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北宋有政治抱负的顶级文人,两人都创造了大量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两人都不局限于文人的身份,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理念,并且有将理念执行下去的决心,两人早年私交甚笃,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王安石得到神宗的信任后,开始了以富国和强兵为目的的大规模政治改革,出人意料的是,司马光成为了反对改革的大臣中的中坚人物,甚至领袖人物,他对王安石改革政策的激烈攻击是出于对老友飞黄腾达的忌惮,还是政治理念不同的结果呢?
文章插图
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发现,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私德极佳的人物,他们不贪恋物质生活,不追求金钱美妾,两人最大的目标是将自己的能力贡献给大宋朝廷,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的相似之处。两人的争执完全出于政治理念的不同,在北宋的财政和军事政策上,王安石的激进和司马光的保守,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的专断,两人对于儒家哲学思想不同方面的偏重,才是引起两人大量冲突的根本。在政治斗争中,双方都努力将战火从人身攻击的范畴转移到具体的执政措施上,在政坛的沉浮中,两人甚至还在尽力地保全对方的安全,他们是君子和而不同的样本。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质疑,确实也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弊端1.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熙宁变法不久,司马光就不能忍耐王安石的变法了,他连续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将自己认为的变法的主要的弊端指出来,希望王安石能够考虑其他官员的意见,对变法进行整肃。这四项看法都直接指向了变法的要害之处,笔者认为,司马光对于王安石几项变法的研究,从理论上甚至高于了变法派大部分的大臣,他的反对不是看站队的朋党之争,他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变法的利弊的。大规模的对权力的占有,对民间财富实际上的侵占,对于朝堂内一言堂的塑造,王安石变法的这几个弊端当然存在,然而就和商鞅变法一样,对于变法这样激烈的政治改革来说,一个高效的完全体现王安石意志的政务处理系统才是成功的关键,王安石愿意牺牲官场上的那种融洽的民主风气,来换取实在的富国强兵。
文章插图
这是从政治的本源上对于司马光的冒犯,这个从小对规则和等级看得很重的大臣,这个聪慧到砸缸救人的大臣,绝不是束手待毙的存在,司马光对新法的攻击是剧烈的,在被王安石写信驳斥后,他愤然退出官场,去写他的资治通鉴了。2.对于藏富于民和国家强盛的选择王安石的变法中,高效地敛财,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中对于政府完全操控财富的法令,是变法的基础,变法第一年就增加的三百万贯铜钱的税收,钱事实上是从百姓的口袋里转移到了朝廷的库房中。王安石国家管控的财政政策,也是他受到保守派攻击最集中的一个点,王安石认为财政政策由专门的精通的官员来运行,官员代替百姓管钱,是国家收入上升的关键,这是希望政府是服务性政府,财富蕴藏民间的司马光绝对看不下去的。这是标准的政治理念的碰撞,是国富民穷好还是民富国穷强,这样的辩论甚至要衍生到是否北伐的国策之争,到底是勒紧裤腰带强兵富国,打败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还是让百姓更加的富足,安居乐业的等待辽国自己的崩溃,这是北宋国策的争执,司马光的攻击没有丝毫的私心,他是站在国家的利益考虑问题的。3.政治上的争执实则一直保持着克制王安石对于司马光的来信,回击得很犀利,两人都是文学大家,文笔不相伯仲,而事物具有的两面性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存在的,政治争辩在当时更多的是看统治者的倾向,神宗看看鼓起来的腰包,自己是支持王安石的。
- 宋朝|都说宋朝官员的福利很好,为什么司马光还会穷的吃不起肉?
- 瓦岗寨|弟弟将大权交给外人,哥哥极力反对无果,而后全家被尽数斩杀
- 桂系大佬集体反对死守南京,老蒋表态模棱两可,终于酿成弥天大祸
- 她身世高贵,却不顾反对同乞丐结婚,乞丐当皇帝后为她一生不立后
- 彭总准备发动第六次战役,邓华坚决反对,三条理由说服主席
- 王安石|忠诚能干的大臣却在历史上变成的奸臣
- 武松|水浒之谜:为何最先想招安的人是武松,最后反对招安的人也是武松
- 苏轼:先后得罪王安石与司马光,只得外任地方官,修筑西湖苏堤
- 蜀汉后期的一位名将,反对姜维北伐,最终被乱兵所杀!
- 司马|此人是忠诚于曹魏的大将,反对司马懿夺权,年近八十仍旧起兵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