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76岁老臣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朱元璋|76岁老臣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文章插图
君臣知遇,千古佳话公元1353年,投奔了郭子兴两年之后,朱元璋眼看濠州城内军阀林立,就带着自己的心腹24人决定离开濠州,开辟自己的事业,郭子兴也十分赞同,因为此时的他受制于濠州城内大大小小的“反王”,也希望朱元璋能够为自己打下另一片根据地,然而,他却不给这个义子派一兵一卒。从濠州出来后,朱元璋的目标就盯上了江北重镇——滁州,在南下滁州的时候,李善长骑着小毛驴来见朱元璋,李善长一眼就看中了朱元璋有王者之气,拿汉高祖做比喻,让他仿效汉高祖任用贤良,严明军纪,唯有如此,才能成就王霸之业。朱元璋自从军以来,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求在乱世之中能有安身之所,他的身边也都是像徐达、汤和之类的哥们,对于人生规划很是迷茫。在听了李善长的话后,朱元璋茅塞顿开,两人谈了一天一夜,朱元璋从此把李善长看成是自己的萧何。这一年,朱元璋25岁,李善长40岁,大明王朝的创业班底正式成立。第一元老,恩宠有加和楚汉战争一样,刘邦在外征战,萧何在关中筹备粮草,稳固后方,在朱元璋的阵营里,李善长同样充当了这么一个角色。和楚汉战争一样,刘邦在外征战,萧何在关中筹备粮草,稳固后方,在朱元璋的阵营里,李善长同样充当了这么一个角色。
朱元璋|76岁老臣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文章插图
于是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中书省左丞相,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要知道,被后人传的神乎其神的刘伯温不过是封了一个伯爵。祸从口出,身败名裂其实按照我的分析,李善长之所以会面临悲剧,这件事真的不好说,至少我认为证据不足。要说他身为淮西帮的领袖,打压异己,为人娇纵这还是有的,但最后被定了一个“谋反罪”,我认为有点牵强。说到李善长的死,就不得不提到胡惟庸,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然而在洪武13年,胡惟庸被朱元璋诛杀,此时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定为“胡党”,因为李善长的关系,朱元璋赦免了他,此时的李善长还是颇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76岁老臣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文章插图
然而在锦衣卫的诏狱里,再硬的汉子也撑不住百般折磨,丁斌原来是胡惟庸的门客,他供出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曾经多次深夜到胡惟庸的府上,二人在密室中不知谈论了什么内容。本身就多疑的朱元璋看到此份供词后怒不可遏,下令逮捕了李存义全家,李存义受不了酷刑的折磨,也痛快的交待了罪行。他在供词中提到,自己和胡惟庸多次劝李善长谋反,李善长态度含糊不清,不置可否,只是说让他们慎重,经过他们的软磨硬泡,李善长也终于松了口,淡淡的说了一句:后人的事我不便多问,等我死了,你们再做决定吧!这句话就成了李善长谋反的“铁证”,在朱元璋看来,不拒绝就是最大的不忠,身居高位的李善长,不但不能够约束家人,反而与逆党沆瀣一气,实在是大逆不道,其心可诛。于是,是年77岁的李善长步履蹒跚的被押赴刑场,同时被株连的还有他的家人,除了公主和驸马,全家无一人幸免,可怜一代能臣,不但丢失了荣华富贵,而且遭受了灭门之灾,虽有萧何之才,却无萧何之命,令人惋惜。李善长到底有没有谋反?在我看来,李善长有罪,但罪不至死,更不至于全家抄斩,为何?首先,关于“胡惟庸案”历史上就没有定论,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我看未必,只是相权的日益做大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诛杀胡惟庸只不过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一个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