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宁古塔,为何有些历史记载的满清官员都怕?


历史|宁古塔,为何有些历史记载的满清官员都怕?
文章插图
宁古塔是大清国犯官、犯人的流放地之一,也算是比较恶劣的流放地。大清国流放犯官、犯民,可选之地有西北、东北(宁古塔)、南方等多个地区。流放做为刑罚中,介于杀、打、罚之间的中上等刑罚,使用得比较普遍。比如纪晓岚、林则徐、洪亮吉等人,都因获罪遭流。当然,他们流的方向、时间,也各有不同。具体到宁古塔,有宁古塔地区和宁古塔府治之别。而”宁古”,是满语的“6”之意;“塔”却是量词“个”的意思,意思就是6个。宁古塔地区非常辽阔的,即图门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近日本海,都是宁古塔地区。宁古塔地区的府冶也叫宁古塔,位于现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的境内。
历史|宁古塔,为何有些历史记载的满清官员都怕?
文章插图
由于满清实际是借闯王之害,乘势入主中原。当初在东北全境,军不足10万,民不足百万。一待定都北京。军民肯定俱要入关,随军队的攻势,散居在各地,享受中原地区的和风细雨、春华秋实。这样一来,东北就更没有多少满民居住了。宁古塔地区,常年冰封千里,天气恶劣无比,交通极为不便,更为多少满民所避居。东北又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且随时作退守地之用。没有多少人愿住,怎么可以呢。满清便利用罪罚之便,将没入奴籍的犯官、犯民,移入东北填补空虚、开发荒芜。流放宁古塔和给披甲人为奴,是一定会连在一起的,那是对戍守极边士兵的抚慰和奖励。但对被流放人来说,人身关系都依附于主家披甲人府内,连独立开户口的权利都没有。那真是比死还要苦。
历史|宁古塔,为何有些历史记载的满清官员都怕?
文章插图
陷入顺治14年科场案的汉族诗人吴兆骞,就是被流放至宁古塔的犯人。因与著名诗人纳兰容若为挚友,其家人央求纳兰容若救之,容若通过其父、权相纳兰明珠从中运作,方给放归原籍,但回家不到3年就死了。流宁古塔,犯人首先要走到流放地。这是第一关。一般犯人出来前,总要先执行附加刑,如”杖责、刺字”等等,先打一顿屁股,腿脚受伤后,再在风雪中,自中原长途跋涉至宁古塔。别说犯人自己感受如何,外人一看,这不是风雪山神庙的林冲吗,看着都痛苦,死在途中是很正常的。其实,押送之人更苦,犯人只要去一次就行,押送人要经常轮换着押送,等于也是一两年,接近流放一次了。
历史|宁古塔,为何有些历史记载的满清官员都怕?
文章插图
吴兆骞因是读书人,只要能活着到达宁古塔,待遇还是蛮好的。虽说贬为奴籍,当地的披甲人,还真不舍得将他为奴,都争着让他教习子女读书。做老师,还能苦到那里去。住吃与主人无异,甚至还要好点。要不,万一老师一通乱教如何?披甲人为当初受俘的汉、蒙、朝鲜族之人,被满族充当戍卫极边的士兵。瞧,这鬼地方,满民自己都不想呆。士兵多没有文化,自然又不懂老师从中下手脚。但有一点,没文化也知道,子女如中不了举,这辈子又要与自己一样,在苦寒之地呆着,谁愿意呀。于是,文化人的待遇就变得不错了。但即便是像吴这样没吃大苦的文人,一放回来,不到3年就死了。其中势必经精神、肉体双重的摧残,已不适应中原的生活起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