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建议|淮海战役期间,粟裕献百万人吃饭问题良策,总前委和军委照准

毛泽东曾说过,如果不考虑战争消耗,不考虑几百万人的吃饭穿衣,就不是战略家。
淮海战役打到第二阶段的时候,云集在作战区域内的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支前民工共计134万人,这还不包括不断增加的俘虏在内。由于部队调动频繁、转用兵力频繁,加上华东、华中、中原和冀鲁豫四个根据地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致使粮食供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时间,一百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成了大问题,甚至成了“关系战役胜负的一个关键问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有着丰富一线统军经验的粟裕当然深谙这个道理。此时,针对“粮食筹借有限,虽饿饭不多,但拮据万分”(《粟裕军事文集》第442页)的现状,粟裕高度重视。12月15日,也即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刚一结束,粟裕即发电给邓子恢、李达并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央军委,提出了解决粮食问题的一揽子建议:
关于粮食供应组织问题:
粟裕建议召开一次包括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方面代表的联合支前会议,统筹解决粮食及其他支前问题,切实形成粮食供应和其他后勤保障的整体合力。
关于粮食供应标准问题:
粟裕提出了“六个统一”,主要是:
1、斤两必须统一,当时山东、华中用市秤,每斤十三两六钱,江淮、豫皖苏每斤十六两,冀鲁豫每斤十四两四钱。
2、粮票统一,目前各区粮票暂时一律通用。
3、粮食折合率统一。
4、支拔手续统一。
5、粮弹运输能力统一调剂。
6、新区就地借粮政策统一等。(《粟裕军事文集》第444页)
关于避免粮食供应浪费问题:
粟裕建议“做到不掺水、不掺土,过秤包装,派人押送,并派干部亲到各点,自行设立粮站,由战区支前机关统一支拔”(《粟裕军事文集》第444页)。
关于油盐物价、货币金融等问题:
粟裕建议由统一支前机构在总前委意图下通盘筹划,一并考虑。
透过粟裕电报的字里行间,面对正酣的战事,粟裕还能拿出时间这么科学客观地提出解决一百多万人的粮食供应的良策,并且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仅从宏观上分析了整个战役粮食供需形势,而且从微观上精确计算和设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令人叹服!真是令人叫绝!
很快,中央军委和总前委采纳了粟裕的建议,指定由刘瑞龙、傅秋涛主持,于12月26日至29日在徐州召开了有4个解放区和华野、中野代表参加的联合支前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个解放区的支前任务和分工协作办法,顺利解决了淮海战场面临的粮食供应紧张及后勤保障机制不顺畅等一揽子问题。
【 粟裕建议|淮海战役期间,粟裕献百万人吃饭问题良策,总前委和军委照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