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艇|《八佰》中“洋人的怪物”,日军曾广泛使用,我军对其毫无办法

军事爱好者看到这个题目估计要笑了,这都不懂。其实还真有很多人不懂,比如笔者带着一个妹子去看《八佰》,她一个劲地问我这是什么东西,真实存在过吗?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难免会有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对飞艇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飞艇的出现其实比飞机还要早一百多年,自从18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气球以后,就一直在想办法让热气球按人类的操控在空中飞行或者降落。
1784年,法国人罗伯特兄弟就造出了一艘飞艇,他们认为飞艇在空中飞翔就跟鱼在水里游一样,于是把飞艇做成了鱼的形状,跟今天的潜艇非常像。他们给飞艇安装了一个类似于船桨的东西,作为飞艇的动力设备,用来推动飞行和控制方向。但是在升空实验时,他们发现一个大问题。飞艇在飞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压增加,气囊不断膨胀,几乎就要爆了。两人吓得赶紧用小刀把气囊扎破,飞艇才安全地降落到了地面。
吸取这次教训,日后人们在制作飞艇的时候,在气囊上留了一个排气阀门。当飞到一定高度时,就把气囊内的氢气排放一部分,防止气囊膨胀爆破。但是这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排出一部分氢气以后,飞艇就没办法再升高了。直到1874年,一名法国教授设计出“空气房”。即在气囊内部再装一个独立的气囊,这个气囊充进空气。当飞艇飞到一定高度开始膨胀时,就把“空气房”内的气体排出,飞艇膨胀的压力就变小,不至于爆破。这个技术让汽艇有了第一次飞跃。
随着新技术革命,蒸汽机、电动机等动力设备出现,人们得以把这些动力设备运用到汽艇上。1851年,法国人亨利吉法尔制造了一艘有机器动力的飞艇,该飞艇长达44米,直径12米,体积2499立方米,外型酷似一支“雪茄烟”,由蒸汽机带动3叶螺旋桨驱动。试验中,这艘飞艇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飞行了27公里。
随着动力问题的解决,飞艇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一战期间飞艇就被广泛地运用于战争。德国齐柏林飞艇就经常装载着几百吨炸药投向伦敦和巴黎战场,英国也利用飞艇沿海岸线巡逻和对付水下潜艇。当时的报纸上就经常出现飞艇大战的新闻。1936年3月,德国齐柏林建造的兴登堡号飞艇投入运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长240多米,时速达到135千米,并配备了豪华的客舱。
兴登堡号的运营标志着当时的汽艇发展达到顶峰。一年之后的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海军航空总长上空尝试降落时发生了意外,汽艇着火,仅34秒就全部被烧毁,造成36人遇难。由于飞艇事故频发,加上当时的战机已经配备了机枪,使用飞艇在战场上的作用变得有限,逐渐被淘汰,飞艇的发展几乎进入停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