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比刘伯温还胜一筹,辅佐朱元璋建称帝后却隐退了,他发现了什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少有的“白手起家”皇帝之一,朱元璋幼时家庭贫困,曾经还靠给地主家放牛维持生活。也许他的家人当时都没有想到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以后注定要干一番大事:登上皇位一统中国。朱元璋从穷孩子到皇帝的逆袭过程中,最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就是他身边的众多谋士和优秀将领的帮助。
文章插图
刘基(字伯温)就是其中最有名的谋士之一,刘基幼时聪慧好学,是当地父老乡亲公认的“神童”。长大后的刘基更是不负“神童”的称号,其二十三岁时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几年后,刘基正式进入官场,可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刘基勤于职守,执法严明,这种工作态度赢得了他任职地百姓的信赖和支持,但是也触动了“反派势力”的利益。他曾几次被当地豪绅的陷害,幸得其他同事相助才有免于受害。在几次任职中,刘基刚正不阿的处事态度却使他被其他朝中大臣排挤。对当朝失望的刘基还曾几次怒而辞官归里。直到1360年他这颗明珠被朱元璋赏识。朱元璋任命刘基为自己的谋士,刘基也不负赏识。他针对当时局势向朱元璋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争策略,被采纳。刘基辅佐朱元璋期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朱元璋想要除去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但是以陈友谅为首的势力颇为嚣张,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朱元璋心里也没底,不知是退是攻。朱手下的各位将士大多都是劝朱避锋芒或投降,只有刘一言不发。朱知道刘肯定“有想法”,于是就请他单独谈话。刘的原话是这样的: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除此之外,刘还详细的给朱元璋讲了当前局势和解决方法,为朱元璋拨开了迷雾点破了形势。
文章插图
刘基能力高强,是朱元璋身边的五大谋士之一,其实还有一个人的谋略比刘基还要再胜十倍,但是名气却是五大谋士中最小的一个,此人就是朱升。朱升的才能很高,其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心做官,一心归隐。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献计九字策。龙凤四年,朱元璋率军攻婺源很久却攻不下。这时朱元璋的大将邓愈进言,向朱元璋推荐了隐士朱升,并称朱升是一个很有学问和影响的人。朱元璋一听立刻准备亲自去拜访朱升。朱升被朱元璋的真诚所感动,并向他献出三个计策。朱升的计策只有九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这九字计策在事后也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在朱元璋一统中原,消灭元朝的过程中,朱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谋略,这些谋略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许多容易起疑心的皇帝一样,朱元璋坐稳皇位便开始想着牢牢抓稳权利。聪明如朱升,自然也看出来了君王对身边人的猜疑之心。洪武二年,年过七旬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申请“退休”。朱元璋念着旧情想以重封来挽留朱升,但是朱升执意退隐,朱元璋只好同意了。
- 朱元璋|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 伯温|刘伯温智比诸葛亮,才比萧何张良,可结局却是那么地悲凉!
- 伯温|刘伯温死前给朱元璋一件东西,朱元璋临终时恍然大悟!竟痛哭流涕
- 伯温|朱元璋请大臣们吃饭,刘伯温却不动筷,扭头告徐达:我们活不长了
- 朱元璋|大臣整天穿着破旧,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后却怒道:此人杀无赦
- 刘伯温跳起来对朱元璋大呼:“快跑”,救朱一命,最后却死因成谜
- 朱元璋|刘伯温神机妙算,要是没有这个书生,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还未可知
- 朱元璋|刘伯温建议朱元璋“杯酒释兵权”,为何最后还是大批开国功臣被杀
- 弟弟|此人比勾践更能忍辱,比刘邦更心狠手辣,最终熬成一代霸主
- 伯温|刘伯温临终前留下一书,曾让朱元璋担惊受怕, 崇祯皇帝奔命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