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盟|澶渊之盟与重熙增币宋朝花钱买和平,背后的逻辑不只是经济账( 二 )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宋朝的经济,也是真的强。宋朝文豪辈出、能臣涌现,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昌盛、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宋朝之富,创历史之最、世界之最,毫不夸张地说,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钱。当时,宋朝的年度净收入在一亿两白银以上,无论是《澶渊之盟》时的30万岁币,还是《重熙增币》后的50万岁币,对辽国来说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对宋朝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根本无关痛痒。而且,上述《澶渊之盟》第三条中的开放边境贸易,宋朝仅在这一项中每年获得的额外收益就达到了75万两以上,即便是支付30万甚至50万岁银后,仍有大量结余。也就是说,仅算经济账的话,宋朝在《澶渊之盟》和《重熙增币》中挣的钱,要远多于赔的钱。

之盟|澶渊之盟与重熙增币宋朝花钱买和平,背后的逻辑不只是经济账
文章插图
尤其不可忽略的是,《澶渊之盟》以前,宋朝每年的军费高达3000万两,30万两岁银只占其百分之一。《澶渊之盟》结束了持续25年的宋辽之战,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代,还国家以太平,还百姓以安宁。用30万两的钱解决了3000万两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而且据史料记载,《澶渊之盟》签订后的20年,宋朝的财政收入暴增了68倍,相当于盛唐贞观之治时的4倍。可见,由于《澶渊之盟》的签订,停止战争,专心治国,富宋更富了。《重熙增币》则更加高明,宋朝履行增币约定的前置条件是“辽必须迫使西夏臣服于宋”,也就是说,辽国若想足额拿到钱,就必须搞定西夏,这无疑是宋朝使出的一招“离间计”。果不其然,《重熙增币》的签订,直接导致了辽夏关系极速恶化,并于1044年、1045年、1049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西夏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只能向宋称臣求和,辽国则在对夏战争中损失惨重,从此无力南征。最终的结果就是,辽夏两败俱伤,实力均遭到大幅度削减,宋朝则坐收渔翁之利,从强敌环伺的困境中走出,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确立并稳定下来。这对于军事羸弱的宋朝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总之,宋朝向辽国交纳岁币虽然在今人来看是屈辱,但在当时来看确实有一笔不得不算的经济账在其中。而这一切成立的前提就是辽宋两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宋朝虽然打仗不行,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而辽国虽然强于军事,但毕竟是落后生产力,若要过得滋润,离不开宋朝的经济资助。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之盟|澶渊之盟与重熙增币宋朝花钱买和平,背后的逻辑不只是经济账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宋史》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