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嘉靖帝改革的火苗烧在哪里?( 二 )


拓宽了士人进入仕途的渠道,激发了士人积极性;在对不称职庶吉士进行清理的同时,外调翰林历练民事,增强了官员实践能力,一定程度清除了"重内轻外、重文轻实干"的人事弊端。嘉靖革新中最重要的是监察制度改革。
在革新过程中监察制度发挥了维护皇权、巩固统治、澄清吏治等政治功能。明代中央监察机构主要以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为主。
监察御史按区域分工监察,针对各区域不同情况,人员配备也不尽相同,监察御史主责纠察弹劾百官,都御史虽有管理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行政权,但二者实为相互监督,互相纠举。
除中央及地方常规监察机构外,明代特有的由"东厂、西厂、内行厂"的"厂"及"锦衣卫"代表的"卫"所构成的厂、卫也具有监察的职能。
厂卫不归六部所属,其监察职能的发挥对于贪赃枉法官员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但随着权力的膨胀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厂卫监察权愈加干涉正常司法程序,对整个官僚系统良好运行发挥产生一定冲击。嘉靖帝实现"革故鼎新"必须以强大的政治权威作为后盾。
监察制度改革作为革新中影响全局的重要环节更需要政治权威来确保改革各项措施的得以切实施行。嘉靖革新是自嘉靖亲政后的一系列改革活动,杨廷和为首的"武宗旧臣"是革新需要破除的阻力。
【 嘉靖|嘉靖帝改革的火苗烧在哪里?】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官员如桂萼等都成为革新的主力军。嘉靖帝出台了新的官员之间互纠的法律并按照事实进行纠察,不可依附权贵、人情、金银关系来保证纠察的真实可靠性。
对于所遭纠举官员并非一概而论,而是依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罚。科道互纠有利于防范监察体系内部官员的懈怠懒政及作奸犯科,可加强中央对地方监管、协调地方各项政务。
科道互纠是为了强化对监察体制自身监管、杜绝监察官员自身职务犯罪的发生而设计的,受当时社会环境所限及政治风气影响,此法的推行中不免遇到朋党庇护、打击报复或出现不敢言语、官官相护等诸多问题。
科道互纠推行只有在多种政令及法规相配合之下才能长久发挥其肃清政风、畅通言路的功效,否则极易成为官员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的工具。这也是前面说的的明朝顶层设计上是有缺陷的,朋党之争始终在明朝上没有完全消除。
而朋党之争是国家统治最大的蛀虫。在军队整治方面的变化,兵役制度上由世兵制转向募兵制。这种弊端在明朝后期不断猛现,明朝逃兵日益增多,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持续下降,中央对军队的控制降到最低。
于是嘉靖十三年设立了募兵制。这种募兵制国家给予物质上的补助,和现在的雇佣兵差不多,增加了士兵抗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