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小史|低头哈腰、如履薄冰,从李莲英看晚清太监的真实状态

“皮硝李者,孝钦后之梳头房太监也。名莲英,直隶河间府人。本一亡赖子,幼失怙恃,落拓不羁。曾以私贩硝磺入县狱。后脱羁绊,改业补皮鞋。此‘皮硝李’三字之徽号所由来也。”——《奴才小史·李莲英》

奴才小史|低头哈腰、如履薄冰,从李莲英看晚清太监的真实状态
文章插图
陪慈禧拍照的李莲英
《奴才小史》是民国初年的一本书,“奴才”两个字本身就带有鄙夷的意思,所以虽然说是“史”,却不一定完全真实。关于李莲英的身世,因为清末民初的野史八卦众多,难免会有夸张失实之处。所以,下面聊到的李莲英的经历,虽然综合了多方资料,也难免有谬误之处,望见谅。
【 奴才小史|低头哈腰、如履薄冰,从李莲英看晚清太监的真实状态】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小时候生活在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贾村,原名李英泰。虽然《奴才小史》中说李莲英“幼失怙恃”,但真实情况是,李莲英的父母都在,还不至于让李莲英生活没有着落。
李莲英的父亲是制皮补鞋匠,人称“皮硝李”,所以这个称号并非李莲英的。有些野史称李莲英因为私贩硝磺入过县狱,自然也不可能,多半是把他父亲的经历戴在了李莲英的头上。
咸丰五年,七岁的李莲英因为左腿膝盖受伤,久治不愈,父亲就带着他来京城求医。西直门外一个卖野药的,端详了李莲英之后,认为他是“铁扫帚命”,10岁之后上克父母、下克兄妹,除非入佛门或者入皇宫才能消灾解难。
于是,李莲英腿伤好了之后,他父亲顶不住思想压力,就把李莲英带去阉割,送到了郑亲王端华府中当差。咸丰七年,在王府没待多久的李莲英,又被送进了宫里。
说到这,咱们先停一下,解决一个小问题:李莲英为啥不直接进宫,而是先去王府当差?

奴才小史|低头哈腰、如履薄冰,从李莲英看晚清太监的真实状态
文章插图
清末太监
清朝统治者入关之后,有鉴于明朝太监祸乱朝政,对内廷管理十分严格。所以和明朝相比,清朝太监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各项待遇,都有天壤之别。以至于愿意入宫的人越来越少,到了光绪年间,北京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以及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两人都是专门负责太监净身的师傅),每年进呈的太监只有120名左右。这些大多数都来自穷困潦倒之家,或者是逃债、避刑之人。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大多不愿进宫,他们认为宫里等级森严,规矩多,还不如去王府当差更自在。
所以,但凡能打点一下,或者想其他办法,阉人的首选都是王府。这样一来,皇宫中的太监就不够用了。《清宫遗闻》里描述,“乾隆末年,宫内太监时不敷用,因取之各王公大臣家。”按照规定,亲王可以用太监四十名,但不断有小太监自愿进府,自然时常超出规定。于是,王爷们为了表忠诚,会挑选一些机灵的小太监,送到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