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秦国消灭韩国时,其他五国为什么不去救援?原因非常无奈!( 二 )
文章插图
在消灭韩国之前,秦王嬴政实际上是想先消灭赵国的。不过,因为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赵国得以在公元前232年最后一次击退秦国大军。当然,虽然秦国在攻打赵国上遇到了一定挫折,但是,秦国实力雄厚,通过频繁的进攻,也让赵国疲于奔命,陷入到被动的局面中。于是,等到秦国消灭韩国时,赵国根本不敢分兵支援韩国,因为一旦秦国获悉这一情况的话,很可能再次发兵进攻赵国。另一方面,就齐国、燕国、楚国这三个诸侯国,在公元前230年同样没有精力来帮助韩国了。就齐国来说,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齐襄王去世,田建继位,尊母亲君王后为太后。君王后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与诸侯交往讲求诚信,齐国又处在远离秦国的东海边上,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田建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在战国后期,齐国选择了坐观成败的立场,也即齐国不会帮助另外几个诸侯国攻打秦国,也不会帮助秦国进攻山东六国。
文章插图
正是因为这一立场,促使齐国在战国后期几乎远离了战火,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其他五国后,顺势进攻齐国,而齐王建差不多是不战而降。值得注意的是,齐国之所以在战国后期保持中立,也是因为自身的实力难以争霸中原了。所以,齐国的中立态度,主要还是为了自保。毕竟五国伐齐对于齐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齐国不敢冒险参与诸侯争霸了。最后,就燕国来说,众所周知,五国伐齐是燕国的巅峰。不过,燕国的巅峰,也仅仅是五国伐齐。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猜忌乐毅,导致乐毅投奔赵国。在乐毅离开后,燕国又被齐国击败,只能从齐国撤军。自此之后,燕国再也没能向中原地区扩张,又在和赵国的较量中屡战屡败,逐渐在战国末期失去了存在感。至于看似辽阔的楚国,同样因为鄢郢之战等战役的重创,不仅丢失了江汉一带的大片疆域,更缺乏一支争霸中原的精锐之师。在秦国消灭韩国时,楚国迁都到寿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为了避其锋芒,楚国只能向着东边迁都。总的来说,在秦国消灭韩国时,其他五国都已经是奄奄一息,难以派兵救援韩国。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公元前230年的秦灭韩之战中,秦国大军可谓速战速决,根本没敢其他诸侯国反应的时间。此前,在邯郸之战时,秦国大军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围攻了数年之久,这才给了魏国、楚国调集大军,前往救援的充足时间。而在秦灭韩之战中,秦军只用了数个月甚至更少的时间就消灭了韩国,这意味着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即便真的想要救援韩国,很可能也是鞭长莫及了。举例来说,在三国时期的魏灭蜀之战中,也是因为蜀国没能抵抗更久的时间,吴国大军刚刚出发的时候,就收到了后主刘禅放弃抵抗的消息。同样的道理,如果韩国可以拖住秦国大军,确实有机会迎来转机,不过,在公元前230年,韩国疆域的三分为二已经被秦国占据,这让其缺乏拖住秦国的战略纵深了。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重文|北宋灭亡时,威震八方的杨家将为何没有出来抗争原因不简单!
- 长孙|李世民的七个嫡亲子女全部短命,原因出在长孙皇后身上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吕布一生战绩平平,为何是三国公认的第一猛将?其实原因很简单
- 为何很多有钱人喜欢都移民美国?到底有什么好处?原因实在太现实
- 诸葛亮|蜀国明明比魏国要弱, 为何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 原因很简单!
- 秦国“杀神”白起,一生打败过多个强国,为何唯独只有赵括成笑柄
- 李自成都能攻陷北京却不敌吴三桂,原因竟是被鼠辈耗尽战力
- 蒙古骑兵那么彪悍,朱元璋为什么能消灭大元?跟着钱走才是硬道理
- 洪秀全|洪秀全暴毙原因,曾国藩在奏折中闪烁其词,百年后真相才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