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各朝代的大臣都自称为“臣”,为什么清朝的大臣却自称“奴才”
大家好,我们的集散化小仓库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我们看了许多清宫剧,大臣在向皇帝上奏时都会自称“奴才”。在我们的印象中,“奴才”是个比较卑微的称号,“奴才”一般代表主仆关系,而“臣”则代表君臣关系。在我国古代的各朝代中,大臣在皇帝面前一般都会自称“臣”,而清朝身份地位显贵的一品大员,二品大员统统都自称“奴才”,这是什么原因呢?
文章插图
仔细研究资料,查看史籍,我们发现在清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称“奴才”,只有旗人才有资格,汉臣想自称奴才,都没有资格。“奴才”在满语中为“阿哈”的音译,阿哈就是奴才、奴仆的意思。清朝在入关前,还处于奴隶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是主仆关系。也就是阿哈和主人之间的关系,清朝的八旗制度,其实就是一种主奴体制。
文章插图
旗人中的包衣、旗下家奴,他们的身份都是家奴,包衣是皇室、王公贵戚的家臣,而旗下家奴属于一般的旗人,虽然他们身份有高低,但是他们的奴隶本质都一样,他们在主人面前都要自称“奴才”,在这里他们是一种私人的人身依附关系。
文章插图
其实,汉语中的“臣”最早也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也许有人会很惊讶,这怎么会呢?在甲骨文中,“臣”就像一个人被束缚起来,《尚书正义》注中曰:“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从字源上来说,臣就是奴仆。战国以后,官僚制度兴起,“臣”有了独立的含义,专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官僚。《说文解字》言:“臣,事君者也。”正如孔子所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文章插图
经过儒家解释,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主奴关系已经变成儒家思想中公共性的君臣关系。清代,出于对汉人的猜忌,旗人自称“奴才”,乾隆是这样说的:“盖奴才即仆,仆即臣,本属一体,朕从不稍存歧视。不过书臣觉字面冠冤耳。初非称奴才即为亲近,而尽敬称臣即为自疏而失礼也。”韩隆本意是为了表明对满汉一视同仁,但背后还是折射出“奴才”更显亲近。所以也就不奇怪满清臣子争先恐后地自称“奴才”了。
文章插图
中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君臣之间由主奴依附关系也演变成了公共的君臣关系,然而到了清朝,又回归到了奴隶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不得不说是一次文明的退步。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福建确认!下一次气温“大转变”!福建各地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看看各省最贵的光绪元宝是那枚
- 朱元璋|此人自称是朱元璋后代,拿出三件宝贝鉴定,专家建议他上交国家!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三国时期十大顶级谋士,袁绍孙权刘备各得其二,其余皆在曹操帐下
- 刘备|三国时期的五大忠臣,蜀汉有三位上榜,曹魏和东吴各有一人
- 日本偷偷从中国带回一车泥土,得知真相后,五角大楼提醒各国警惕
- 距美国本土很近,人口较多的波多黎各却难以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 中国最具开创性的两个朝代,若不亡那么早,汉唐都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