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东方爱迪生”黄履庄:若得康熙重用,中国工艺可能领先西方百年
"发明"一词囊括了这世间最高级的智慧 。
在我国古代便出现了很多高技术的发明产物 , 清朝时期的黄履庄就发明出了很多新奇工艺品 。 他的发明新奇又实用 , 但最终却没有得到普及 , 这是由于我国封建的社会制度对工业并不重视 , 所以科技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
文章图片
擅长发明研究的人也因此没有受到国家的重用 , 若是当时的发明家能够得到社会的重用 , 或许我国的发明会领先西方一百多年 。
心于"科考"却一心沉迷于"技巧"
"黄子履庄 , 少聪颖 , 读书不数过 , 既能背诵" 。 黄履庄出生于1656年 , 广陵人士 。
他出身于贫苦人家 , 十岁丧父 。 他自小就聪明伶俐 , 喜欢研究新奇的小玩意 。
《虞初新志》中记载了很多古时候的畸人异事 , 其中有一篇就记载了关于黄履庄发明各类"奇器"的故事 。 人们都为他的奇异才能感到惊叹 , 但人们也因为他没有把才能用在科考上而感到遗憾 。
"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 。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 , 人们认为只有努力读书参加科考才是人一生唯一的出路 , 贵族人家都尚且这样认为,更何况一个穷苦人家呢?
文章图片
黄履庄从小便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 人们都认为他的才能若是用在读书求取功名上 , 日后肯定会出人头地 。 可黄履庄却偏偏对读书写字不感兴趣 , 他小时候便喜欢研究和发明一些新奇的小玩意 , 长大之后更是一心沉迷于工艺技能 ,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技巧" 。
据说黄履庄从小便喜欢看那些工艺技能的书籍 , 而且动手能力极强 。 在他七岁的时候便能制造出独立行走的小木人 , 这般技艺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
黄履庄出生贫寒 , 没有太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到那些关于工艺技术的书籍 。 但他的研究发明之路并未因此结束 , 他不甘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受到束缚 , 所以十岁那年来到了扬州城 。
"其所制亦多 , 予不能悉记"
进入繁华都市 , 他可以接触到的新奇事物会更多 。 当时有一些西方洋物会流入中国 , 每次黄履庄都会到街市上寻求从西方传入的一些新奇小物品或是"技巧"书籍 。
文章图片
之后 , 他便对寻回之物精心钻研和改造 , 将它们打造成另一种新物件 。 黄履庄通过不断地钻研这些工艺品 , 使他创造发明的能力迅速提升 。 后来制作出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品 , 每一件都让人大开眼界 。
《清朝野史大观》中曾记载道:黄履庄制作了一辆双轮车 , 长三尺 , 可以乘坐一个人 , 不用人力去推拉便可以在道路上行驶且能日行八十里 。
对于黄履庄这项发明的描述让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便是现在的自行车 。 我们都知道自行车起源于欧洲 , 最先是法国西夫拉克伯爵将两个轮子装在木马上 , 人骑在上面用脚蹬地前行 。
后来 , 才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自行车 。 黄履庄的发明与西夫拉克伯爵的两轮木马车相比好像还要略胜一筹 , 而且在时间上也比他超前将近一百年 。
文章图片
黄履庄除了在自行车的发明上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他还有更多让人们感到震撼的发明 。 他的研究发明有上百种 , 其中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 比如他还发明了望远镜、显微镜、不需要人力手动的风扇、能够检测温度和湿度的天气预测机器……这些先进的发明整整领先世界一百多年 。
对于西方发明家 , 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发明大王"爱迪生 。 人对爱迪生的智慧感到惊叹 , 对他的发明树起无限的崇拜 。 相对于黄履庄来说 , 称他为"东方爱迪生"也不足为过 。
神奇且实用的发明却得不到推广
黄履庄的发明先进又实用 , 他发明的东西其实很多都可以应用在我国的农业、日常生活和军事作战上 。
但事实上 , 他的发明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推广 。 其中原因与我国当时的社会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认为"民以食为天"所以"重农轻工"是古代的一贯政治策略 。
工艺技术得不到发展 , 擅长"技巧"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
文章图片
一项先进的发明是一位发明者深厚的技能知识和科技知识的深度体现 。 从黄履庄的发明上看 , 可以看出来他对机械研究的沉迷与热衷 。 同时 , 还体现了他自身深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 这样的奇才在历史上也未能多见 。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