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才是处世的高级智慧

孟子两千多年前就强调:“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
无论是当官从政还是处世为人 , 都应该有一点忧患意识 。
正如《增广贤文》所说的 , “得宠思辱 , 居安思危 , 念念有如临敌日 , 心心常似过桥时 。 ”
《诗经》中也说 , “战战兢兢 , 如临深渊 , 如履薄冰 。 ”
懂得居安思危 , 小心行得万年船 。 不懂得居安思危 , 难免后悔莫及 。

居安思危,才是处世的高级智慧
文章图片
01
“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 。 越王勾践成功打败了吴国 , 逼死了吴王夫差 , 终于报仇雪耻 。
辅佐勾践的大臣范蠡了解他的人品 , 预测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 所以偷偷地带上西施溜走了 。
范蠡在齐国经商有道 , 很快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 他三次散尽家财 , 都重新致富 , 多年以后被世人尊为财神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李白的这句诗用在范蠡身上倒更合适一些 。
原来的同事文种收到范蠡的劝告信 , 却没有及时脱身 , 结果被越王赐死 。
一个人的才能固然重要 , 但是如果不懂荣辱 , 不知进退 , 就是缺乏智慧 。
总是有些人曾经患难与共却无法同享富贵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 朱元璋火烧状元楼 , 能够全身而退的有几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 。 能看破已经不易 , 肯放下更是难得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从来未必是贬义 。

居安思危,才是处世的高级智慧
文章图片
02
苏轼被贬到湖州任太守期满后回到京城 , 赶紧先到宰相府拜见王安石 。 结果宰相大人不在府里 , 管家把他带到书房就出去办事了 。
苏轼无意间看到了王安石写的两句诗:昨夜西风过园林 , 吹落黄花满地金 。
苏大学士一想 , 菊花不怕风霜 , 怎么可能会被吹落一地花瓣呢?宰相大人一定是弄错了 。
于是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 , 说与诗人仔细吟 。
刚刚写完 , 苏轼就后悔自己的唐突 , 可是已经无法挽回了 , 只好趁王安石还没回来就溜之大吉 。
王安石回府看到自己的诗句后面添加的两句诗 , 查明了是苏轼的手笔 , 一气之下 , 翌日就把他贬到黄州 , 担任团练副使这样的芝麻官儿 。
苏轼直到一年后亲眼目睹满院子的菊花被吹落一地 , 才明白了宰相大人的用心 , 后来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王安石认错赔罪 。
他本来可以身居高位大展宏图 , 都是因为自己恃才放旷不够严谨 , 才饱尝“天降大任”的苦楚 。
世上多少聪明人 , 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 或者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
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 “机关算尽太聪明 , 反误了卿卿性命 。 ”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 , “人无千日好 , 花无百日红 。 ”
宠辱不惊固然是一种好心态 , 但是谦虚谨慎、低调做人才是王道 。 因为 , 太多的穷途末路缘于自取其辱 。

居安思危,才是处世的高级智慧
文章图片
03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生前多次叮嘱妻子:儿子赵括夸夸其谈 , 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 , 如果赵王重用 , 那么灾祸就不远了 。
后来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率军抗秦 , 赵括的母亲一再阻拦拒绝 , 最后看看实在不行 , 就请赵王先赦免自己 , 赵王很痛快地答应了 。
长平之战 , 赵军惨败 , 赵括率领的四十万大军投降秦军后被号称“人屠”的大将白起全部坑杀 。
赵括的母亲因为有先见之明 , 得以保全性命而未被株连 。
赵括纸上谈兵 , 连父母都认识到必将成事不足 , 败事有余 。 正所谓“旁观者清 , 当局者迷” 。
专业的相士能够通过面相和手相看出一个人的命运 , 高明的智者则通过言谈举止甚至眼神就能预测他人的未来 。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宜未雨而绸缪 , 毋临渴而掘井 。 ”
俗话说得好 , “天狂有雨 , 人狂有祸 。 ”人一旦得意忘形或者妄自尊大 , 灾祸也就不远了 。
老子说:“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准确地分析判断自己的优点和劣势 , 低调做人 , 量力而行 , 才能走得更远 。

居安思危,才是处世的高级智慧
文章图片
04
人的一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 无论贫富贵贱 , 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疾病哪个先来 。
《增广贤文》有云:“常将有日思无日 , 莫把无时当有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