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民众甘心替政府掏腰包?只要给点甜头,人性根本经不起诱惑( 二 )



如何让民众甘心替政府掏腰包?只要给点甜头,人性根本经不起诱惑
文章图片
强扭的瓜不甜 , 彼时的英国究竟陷入了怎样的麻烦之中呢?
1593年 , 有个名叫卢克修斯的园艺家从奥地利带回了一些花种 , 当这些美丽的花朵在荷兰再一次盛开时 , 它们立马赢得了富人们的追捧 , 人们迎合上流社会的品味 , 给这些花起了个高雅的名字——“郁金香” 。 毫无疑问 , 郁金香本身毫无价值 , 甚至养多了放家里都嫌碍事 , 但最终 , 郁金香的价格被炒到了夸张的程度 。 那会儿 , 荷兰各大城市都设置了专门的市场 , 花朵在卖家和卖家中不断过手 , 价格也是节节攀升 。 对人们而言 , 去炒花就意味着稳赚不赔 。 人们不久开发出了更刺激的玩法:富豪不惜倾家荡产拍下一株郁金香球茎 , 倘若鲜花盛开后品相够好 , 投机者便可连本带利赚个几番 , 这就跟“赌石”差不多 。 行情最好时 , 一朵品相好的郁金香可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豪华地段换一座豪宅 。
然而 , 毫无节制的炒作终究令荷兰人付出了巨大代价 , 不但大量富豪因此破产 , 荷兰更是将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拱手送人 , 大大加速了衰落的进程 , 史称“郁金香事件” 。 历史早就证明 , 人贪婪的本性是根本经不起考验的 , 这种行为迟早要失去控制;如此明晃晃的教训摆在眼前 , 英国人却选择性地忽视了 。

如何让民众甘心替政府掏腰包?只要给点甜头,人性根本经不起诱惑
文章图片
最初敲定“南海公司计划”的人们充其量只是想在乱局中混点钱 , 他们却大大低估了金钱对人的吸引力 , 到了1720年中 , 局势渐渐开始失控 。 为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 英国国会随即出台《泡沫法案》 , 开始对相关金融行为进行限制 , 大量公司被解散 。 嗅到了危险气息的公司高层人士和外国投机者率先抛售股票 , 机灵的观望者也立马效仿 , 大家这才如梦初醒 , 纷纷想方设法脱手 , 不料为时已晚 。 与郁金香事件的结局一样 , 随着“南海泡沫”的破裂 , 大量富人破产沦为乞丐 , 英国社会哀鸿一片 , 百姓谈股色变 , 金融市场一片萎靡 , 直到一个多世纪后 , 这些负面影响才算彻底消除 。
在对南海贸易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算后 , 人们更是悔不当初:从该公司账面来看 , 其主要利润来源于极其有限的“垄断贸易”和政府息税 , 这些收入少得可怜 , 跟其股票交易额简直不是一个量级 。 泡沫破裂时 , 南海公司已几乎成了空壳 。 民众恍然大悟:原来这股热潮从一开始就是被精心炮制出来的骗局 。
这便是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割韭菜”操作之一 , 只是英国政府这次玩得有点脱 , 不但把国民自下而上全部狠狠宰了一刀 , 还不小心把自己也给割了 。 然而更有趣的是 , 英国人在此事上的愚蠢 , 还不单单是毫无底线的炒作 , 而是他们的“迷之自信” 。

如何让民众甘心替政府掏腰包?只要给点甜头,人性根本经不起诱惑
文章图片
如何让民众甘心替政府掏腰包?只要给点甜头,人性根本经不起诱惑】原来 , 在“南海泡沫事件”发生3年前 , 法国人也经历了一场噩梦 。 同样是为偿还巨额国债 , 1717年 , 密西西比公司在法国政府的关照下推行股票换国债计划 , 尝试为政府融资 。 密西西比公司的计划同样遭遇惨败 , 两者无论是前因还是过程几乎都如出一辙 。 但令人想不明白的是 , 英国人不知哪来的自信 , 眼看法国人为此栽了跟头 , 却断定自己一定能大获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