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二 )


“严世蕃的那封信 , 你亲眼看见了?”
?杨金水回应道:
“回主子 , 奴婢亲眼看见了 。 信是写给郑泌昌、何茂才的 , 叫他们干脆把田给淹了 , 这样改稻为桑就成了 。 ”
对于杨金水在御前该如何回答 , 吕芳已经有过提醒 , 也就是那句“难得是你不隐瞒 , 这便是最大的忠” 。 所以 , 在嘉靖皇帝面前 , 杨金水必须知无不言 , 言无不尽 。
更重要的是 , 杨金水的汇报没有任何偏袒之意 , 更无进攻倾向 , 只是汇报了自己看到的内容 。 在未明确嘉靖皇帝的真实意图之前 , 保持中立态度的汇报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
而后 , 嘉靖皇帝又问:
“马宁远的那份供状 , 你亲眼见了?”
先问了严世蕃的信 , 这是“命令”;又问马宁远的供状 , 这是“执行”;嘉靖皇帝这是要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啊 。 这句问话一出 , 嘉靖皇帝想要掌握严世蕃罪证的目的 , 就已经暴露了 。

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文章图片
再来看杨金水的回答:
“回主子 , 当时胡宗宪叫奴婢和郑泌昌、何茂才一起看 , 但奴婢和他们俩都没有看 。 ”
一方面 , 杨金水确实没看这份供状 , 这是实话实说;另一方面 , 如果杨金水给予了肯定回答 , 必然还会有更深一步的问话 , 徒增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 , 万一嘉靖皇帝将杨金水当成一个证据 , 用以制约严世蕃 , 岂不得罪了“严党” 。
所以 , 不管杨金水看没看这份供状 , 他都会如此回答 。
两次问答以后 , 嘉靖皇帝确定了杨金水的“老实” , 也肯定了杨金水的忠心 。 接着 , 嘉靖皇帝扔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觉得胡宗宪这么做 , 是为了什么?”
注意 ,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陷阱 。
替胡宗宪说话 , 就是反对“改稻为桑”的国策 , 可能会得罪嘉靖皇帝;
向胡宗宪进攻 , 就有站位“严党”的嫌疑 , 可能会让嘉靖皇帝心生猜忌;
那么 , 杨金水该怎么回答?
沉默不言!
杨金水 , 虽然于浙江境内任职 , 但其毕竟只是“江南制造局”的主管 , 身上就只有一个替宫里挣钱的职责 。 也就是说 , 杨金水不便于插手浙江省内的事务 , 更不便于就浙江官场的事情发表看法 。
只是 , 嘉靖皇帝问话 , 杨金水又不能直接给予拒绝 , 只能沉默不言 , 以示心中难为 。
这时候 , 吕芳发话了:
“有什么就答什么 。 ”
吕芳的这句话有两方面的作用:
1、给予杨金水发表意见的理由 , 我让你说的 , 不算你干涉浙江政务 , 大胆地说吧 。
2、向嘉靖皇帝表明忠心 , 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 , 我都是这样教导下属——“面对皇上 , 有什么就答什么” , 无私心、无私事 , 只有一颗忠诚侍主的心 。
这句话换成白话 , 更容易理解:金水啊 , 别担心 , 咱都是皇上的人 , 皇上问话 , 咱就认真回答 , 皇上不会怪罪你的 。

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文章图片
好了 , 没有顾虑了 , 杨金水给出了回答:
“回主子 , 奴婢以为胡宗宪这样做 , 至少有三个心思 。 第一 , 胡宗宪肩上的担子重 , 倭寇闹得厉害 , 他怕百姓失了土地再一闹事 , 内忧加上外患 , 到那时他担不起罪 。 第二 , 裕王府的那个谭纶总在他身边 , 胡宗宪应该受了些影响;第三 , 他对严阁老的感情还是深的 , 但对小阁老做的事 , 总是不以为然 。 ”
杨金水的这个回答 , 有着大学问:
首先 , 久在浙江的杨金水对于胡宗宪非常熟悉 , 对于东南沿海的倭寇形势更是非常熟悉 , 他知道浙江抗倭离不开胡宗宪 , 东南局势的稳定离不开胡宗宪 , 嘉靖皇帝更是离不开胡宗宪 。
可就这样一个朝廷离不开的人 , 却犯下阻碍“改稻为桑”国策推行的罪过 , 该怎么办?
很简单 , 找他的优点 , 用优点掩盖过错 。 也就是说 , 杨金水想要说到嘉靖皇帝的心里 , 就必须为胡宗宪找一个绝对不能罢黜 , 更不能惩治的理由 。
所以 , 杨金水对胡宗宪的第一个看法就出来了 , 那就是顾全大局 , 一直在努力稳定东南局势 。
朝廷决定于浙江推行“改稻为桑” , 胡宗宪就立马成为了“清流党”和“严党”争取的对象;这一点 , 嘉靖皇帝非常清楚 。 “改稻为桑”能够弥补国库亏空 , 不能不推行;但同时 , “改稻为桑”也能让“严党”赚得钵满盆满;所以 , 嘉靖皇帝才会同意裕王将谭纶派往浙江“历练” , 以保证胡宗宪不会只对“严党”言听计从 , 还要顾及“清流党”的意见 , 并最终将这件国策控制在最理想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