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有了马宁远的证供 , 主导“毁堤淹田”的“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和“江南织造局总管”杨金水不得不将“改稻为桑 , 延缓三年”的意思写进了上呈朝廷的奏疏 。 接到这道奏疏以后 , 严嵩差点被气死 , 在严世蕃等人的逼迫下 , 不得不进宫面圣 , 将浙江水灾详细汇报给了嘉靖皇帝 。
看完这道奏疏 , 嘉靖皇帝给出了一段《道德经》里面的文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人之迷也 , 其日固久 。 ”
这是一种典型的“无为而治” , 也是西汉初期奉行的基本治国理念 , 嘉靖皇帝就是凭着这套理论牢牢掌控了大明皇权数十年 。

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文章图片
为政宽松 , 百姓醇厚;为政严苛 , 百姓狡黠;到底该如何施政 , 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 这是人们始终未能搞清楚的迷惑 。
于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 , 到底是好是坏?百姓迷惑 , 嘉靖帝也迷惑 , 而且他也不准备让严嵩解开这个迷惑 。 所以 , 才有了嘉靖皇帝接下来的这句话:
“是宽亦误 , 严亦误 , 岂百姓迷哉 , 朕亦迷也 , 尔等不迷乎?”
朕都迷惑了 , 你就能搞清楚?
嘉靖皇帝的这句话不好理解 , 但他那句“尔等不迷乎”是一句明显的反问句 , 严嵩自然能够领会 , 于是 , 赶紧下跪 , 给出回应:
“宽严失误都是臣等的过错 , 浙江的事情只有胡汝贞最清楚 。 臣以为 , 立刻召胡汝贞进京 , 一是赈灾 , 一是改稻为桑的事 , 到底能不能兼顾 , 臣同他一起议个妥善的法子吧 。 ”
严嵩 , 一个走路都走不利索的老头子 , 为何能得嘉靖皇帝如此信任和倚重?
浙江发生天灾 , 嘉靖皇帝不清楚这是不是和自己的施政态度有关 , 严嵩则立马将这个罪过揽到自己身上 。 皇上怎么可能有错 , 有错也应该是负责具体实施的臣子的错 。
懂得替领导揽过 , 懂得维护领导的正面形象 , 这样的下属 , 哪位领导不喜欢 。
嘉靖皇帝既然不愿意听严嵩解释 , 严嵩就立马会意 , 建议召胡宗宪进京汇报 , 这种“深通上意”的本事和《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玉 , 极为相似 , 都是获得圣宠的必备条件 。
更重要的是 , 浙江受灾了 , “改稻为桑”的国策延缓了 , 严嵩没有推卸责任 , 更没有追究责任 , 而是立马寻找解决办法 , 这就是态度 , 就是“实心任事”的最有效证明 。

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文章图片
而后 , 嘉靖皇帝下令召杨金水、谭纶和胡宗宪一块进京 , 让“司礼监”、“严党”和“清流派”来一次大杂烩 。
胡宗宪和谭纶入京后的表现 , 我们暂且放在一边 , 另行成文论述 , 今天我们主要看一下杨金水的工作汇报艺术 。
入宫以后 , 杨金水问到一个小太监:
“皇上为什么叫我也来 , 老祖宗那边有什么话吗?”
来看这位小太监的回答:
“老祖宗是菩萨 , 您也不是不知道 , 漫说是我们 , 就是司礼监几个头 , 在他那儿也听不到一星半点的圣意 。 ”
先把自己的姿态降低 , 降低到不能知道详情内幕的位置;再把领导高高抬起 , 抬高到自己根本就够不着的高度 , 再拒绝对方的问题 。 更重要的是 , 还要找几个同样给不出答案的案例说明 。 如此 , 方能防止祸从口出 , 还不得罪人 , 这就是拒绝的艺术 。
由此 , 我们也能看到吕芳确实已经“修炼成精” , 就连手下小太监的修为都如此恐怖 。
见到吕芳以后 , 杨金水有了一系列操作 , 我们再予以详解:
先叫了一声“干爹” , 而且满含感情 , 一方面用以提醒吕芳注意自己的下跪行礼 , 一方面用以表明自己久离身边未能尽孝的亏欠 。
而后 , 杨金水端起桌上的茶 , 送到了吕芳跟前 , 以示恭敬和孝道;听到吕芳命令“你自己喝了吧”以后 , 毫不迟疑、毫无做作 , 一饮而尽 , 这是信任 , 更是言听计从的态度 。

大明王朝:明明犯了错,杨金水为何还能获得奖赏?汇报工作的艺术
文章图片
紧接着 , 杨金水蹲下 , 抬起吕芳的腿轻轻捶 , 紧盯着吕芳说道:
“干爹 , 四年了 , 您又见老了 。 ”
配合着电视剧的背景音乐 , 杨金水的动作一气呵成 , 自然平常 , 父子久别以后的重逢 , 大致如此 。
因为没有隐瞒 , 因为对嘉靖皇帝的心思有着明确掌握 , 吕芳决定立马带杨金水面圣 。
来到御前 , 嘉靖皇帝发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