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末代皇帝溥仪,到底败了多少清廷珍宝( 二 )
宫禁中的文物流入市场,引起了古董商的觊觎之心。溥仪避居天津之后,曾以1万元价格向万昌古玩店售出了几件珍宝。当地古玩行闻讯,结成攻守同盟。在溥仪再次兜售珍宝时,他们合伙压低价格,牟取更大利益。溥仪为了提高售价,开价60万元向法国古董商罗森泰出售了一批珍宝。溥仪败家,败的不仅是古玩字画,更是清廷最后的尊严。
答案三:手法多样
辛亥革命后,溥仪深知不会久居宫禁,唯有想方设法把文物据为已有。据清宣统十四年(公元1922年)“赏赠”清单显示,当年7月13日至12月12日,溥仪在五个月间向胞弟溥杰等人“赏赠”76次,共计赏出古籍善本210件,502函,晋唐至明清书画1285件,册页68件,印章145件,皮包14件。另据《诸位大人借去书籍、书画、古玩等糙账》记载,有名有姓的官员借走了大量文物,没有一件归还,均被当事人据为己有。
如果说“赏赠”和“暂借”是暗箱操作,那么赠送、拍卖和抵押文物就是公然掠夺。溥仪逊位之后,每逢民国高官过节寿诞,他会精选如意、玉器等文物作为贺礼,借机拉拢新贵阶层。1912年,溥仪打着“招标拍卖”的幌子,与古董商相勾结,对外拍卖375件文房四宝、宝石类、金银器类、香盒及印章等文物,拍卖所得尽归溥仪所有。
文物抵押是溥仪另一条生财之道。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这样的抵押和变价,每年总要有好几宗,特别是逢年过节要开销的时候。”1923年,溥仪抵押了80件金器,向北京汇丰银行借款。1924年,溥仪向盐业银行抵押借款,抵押品有10颗历代皇太后、皇后和贵妃玉玺、13件126页金册、价值高达462288两黄金,另有瓷器、珐琅器、漆器、金银器等519件,价值难以估量。溥仪仅拿到了80万元现金。因溥仪无力偿还借款,以上文物均归借款银行所有。
除此以外,溥仪出宫私下夹带大量书画、珠宝、首饰等珍宝。溥仪堂弟溥佳坦言,溥仪出宫前,仓促运走《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历代古籍字画七八十箱。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溥仪主动上交了包括乾隆田黄三联章在内的468件文物。1964年,苏联将溥仪随身携带的1169件文物送还中方。溥仪的种种不齿行为,令世人感到痛心和震惊。
答案四:制度漏洞
溥仪对文物造成的巨大破坏,也深层次的社会因素。1912年2月9日,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达成《清室优待条件》,宣布:“大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不废,共和国待君主之礼永远相待”,清朝王室能“暂居宫禁”,国家每年拔付400万元供清政府使用。
该协议不仅使前清成员获得了超国民待遇,还让紫禁城成为民国初年的国中之国。这么做是苟延残喘的清政府和实力不足的革命党相互妥协的产物,明显有悖于民国的共和国制,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暴露无遗。
- 书生考中进士,皇帝:此人太丑,不能要,多年后书生推翻一代王朝
- 哥哥|皇太子把皇位让给弟弟,成就了弟弟千古威名,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 末代格格在秦城服刑9年,丈夫在等待中发疯:姐姐川岛芳子害了我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永历帝|乱世中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数次拼命救皇帝,南明灭亡后她很凄凉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万历|定陵挖掘照曝光,看到万历皇帝的尸骨照,方知他为何28年没上朝!
- 皇帝|犯人设下“祥瑞之兆”,在监狱留下大脚印,皇帝大喜:赦天下
- 篡位被认为人格低下,为什么有几位皇帝篡位,却获得历史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