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文章图片
康国(撒马尔罕)西希庇尔王铸造的钱币
粟特青铜钱的铸造 , 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方面反映了随着唐朝在粟特以及费尔干纳设立羁縻府州进行管理 ,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圆形方孔钱 , 不但传入了这一地区 , 更成为当地粟特人铸钱模仿的对象 , 这是方孔铜钱向西传播的最远地区 。 粟特人仿照开元通宝钱的式样 , 采用浇铸技术铸造了大量的粟特青铜钱 , 成为他们日常使用的货币 。 这与新疆库车地区在魏晋时期铸造“龟兹五铢”钱还不一样 , 意义更大 。 如果考虑到这是在粟特地区早已习惯以银为币 , 并且使用波斯萨珊朝银币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 我们就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唐朝 , 在文化方面曾经给中亚地区带来影响的深远和广度 。 这也可以纠正以往大家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 即认为丝绸之路上我国输出去的只有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 。 实际上 , 除了器物之外 , 也有制度上的 , 粟特各城邦仿开元通宝铸造的粟特青铜钱就是一例 。

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文章图片
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康国(撒马尔罕)开元通宝
另一方面 , 粟特青铜钱的出现还直接影响了突骑施汗国以及回鹘汗国钱币的铸造 。
我们知道 , 无论是突骑施汗国 , 还是回鹘汗国 , 都是世代以游牧为生的民族 , 受游牧经济单一性的限制 , 他们的很多生活用品以及贵族阶层所需要的奢侈品 , 都无法自给解决 , 必须依靠与外界的交换才能获得 。 但是 ,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 , 作为游牧民族 , 他们与外界的交换主要是通过物物交换、外交上的赏赐、对附庸国的征税以及战争掠夺等方式来实现 , 而上述几种交换方式 , 实际上都不需要用货币来支付 。
例如:突厥和回鹘每年都要向唐朝输出大量的马匹以及少量的骆驼和牛羊 , 唐朝就用丝绸或茶叶来与他们交换 , 这就是以物易物的“绢马贸易”或“茶马贸易” 。 这种交换形式并不限于唐朝 , 后来宋朝与契丹、眀朝与蒙古、清朝与哈萨克等部落都是如此 , 这实际上是历史上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最主要的交换形式 。

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文章图片
突骑施“元”字钱
既然游牧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换和贸易中 , 几乎用不到货币 , 那突骑施汗国以及回鹘汗国为什么又要铸造铜钱呢?
实际上 , 无论是突骑施钱 , 还是回鹘钱 , 它们都是受粟特青铜钱的影响而铸造的 。
因为突骑施和回鹘的可汗们 , 在与粟特人的接触中 , 对于货币有了新的认识 。 他们发现在他们的草原游牧生活中 , 钱币虽然在交换物品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 但是 , 却具有强大的政治宣传的功能 。
无论是要在汗国内部宣传它的合法性、权威性 , 还是对外宣示他的独立性、自主性 , 或者是向唐朝表示忠心、被封赏后的感激 , 乃至于传播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 , 钱币都能发挥出重要的 , 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 因此 , 突骑施的苏禄可汗、回鹘的牟羽可汗都借鉴粟特人的做法 , 仿照开元通宝钱的式样 , 铸造了他们自己的方孔铜钱 , 这就是突骑施钱与回鹘钱 。

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文章图片
安国(布哈拉)开元通宝
突骑施原属于西突厥的一支 , 游牧于碎叶川以东 。 唐朝灭西突厥之后 , 突骑施乘势崛起 , 控制了包括粟特在内的广大西域地区 。 开元七年(719)唐玄宗封突骑施部落酋长苏禄为忠顺可汗 。 受粟特人的影响 , 苏禄也铸造了圆形方孔的铜钱 , 俗称突骑施钱 , 尺寸大小与开元通宝一样 。 正面为粟特字母拼写的突厥语 , 汉译为“天神突骑施可汗钱” 。 背面为一弓形徽记 , 但是与方孔组合在一起 , 正好是突厥如尼文的at , 意为“马” 。 另外 , 还有一种突骑施钱 , 可能是苏禄的儿子尔微特勤铸造的 , 正面与苏禄的钱一样 , 背面在弓形徽记的下方是汉字“元” , 左面为突厥如尼文 , 可能是尔微特勤的名字 。

粟特青铜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文章图片
突骑施钱
回鹘为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 是现代维吾尔族的前身 。 最初游牧于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及色楞格河流域 , 信仰萨满教 。 宝应二年(763)牟羽可汗接受了由来华经商的粟特人传入的摩尼教 , 为了宣传摩尼教义铸造了“日月光金”钱 。 “日月”为摩尼教的拜物对象 , 带有明显的摩尼教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