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挽救大清!满清贵族的最后努力,剪辫子、学西方,为啥还是败了?( 二 )
文章插图
载洵
除此之外,少壮派贵族还积极参与司法条令的修订。因为受过西方法律体制的影响,他们对传统的严苛的刑罚制度十分不满,为此他们积极参与新型律法的修订过程。
在他们看来,修订律法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有人道精神,所以当革命党人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时,即使他犯了“弑君”的死罪,但为了表示大清朝开明开化的法律制度,汪精卫不仅没有被判处死刑,反而得到了政府的优待。而参加资政院并出任资政院总裁的溥伦,也对资政院事务十分上心,在各项事务的办理上都积极模仿西方立宪国家的做法。
文章插图
溥伦
三、少壮派的性格特征
为什么少壮派在这次变革中脱颖而出了呢?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少壮派年轻,有朝气蓬勃的状态与不服输的性格。据统计,至1910年,少壮派贵族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0岁,如果回溯到10年前变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20出头的年轻人。与保守的年长贵族相比,他们大多阅读过大量的西学书籍,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有过出国游历的经历,他们并不认为向西方学习是多么耻辱的一件事情,反而一心想要通过变革使大清富强起来。
第二点则是他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关乎大清命运的变革面前,他们不怕变革失败后丢官丢命,敢说敢做敢担事。如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归国之后,载泽敢于向慈禧禀明留长辫子不方便,并请求慈禧下令废除留辫令,这种大胆又激进的想法让慈禧很生气,但也可以看出少壮派是真敢说啊。
文章插图
五大臣出洋
第三点是政治上相对幼稚且处事经验不足。尽管少壮派有着种种优点,但他们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而且缺点还很致命。年少敢闯固然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接受外来新鲜事物,但同样使得他们办事冒失,做事容易不考虑后果且抱有盲目的乐观情绪。即使是在1911年保路运动与革命党发动黄花岗起义之后,他们依旧“谈笑风生”,仿佛这些不会对大清产生任何威胁一般。
甚至是后来的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他们在起义初期依旧不以为然,善耆更是与来者说:“以为东南各省之纷扰如同儿戏,倘中央政府立定脚跟,各省自然瓦解,并力劝余镇定,毋自惊扰。”都火烧眉毛了,他们还是让人别大惊小怪的,就这一点来说,大清的灭亡其实是命中注定的。
文章插图
- 唯一不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王朝,已延续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宣统三年大清银幣都有几种面值
- 人们|“东方爱迪生”黄履庄:若得康熙重用,中国工艺可能领先西方百年
- 人民战争|清朝末年,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 清王朝为什么不敢发动人民战争?
- 西方传教士游历中国,回国后著书:无头巨物从天而降,身上有鳞片
- 中西方历史十大惊人巧合,东西方有很多相同事件
- 朱元璋|朱元璋进寺庙祭拜,问:朕要下跪吗?方丈回8字挽救全寺人的性命
- 户部大清铜币(滇川版)
- 吃瓜群众乱扔烟头引爆辛亥革命?没想到大清朝覆灭得如此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