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

从宝鸡去汉中,翻越五百里秦岭,半路上有座张良庙,这是当年张良的隐居处。张良庙坐落在一条山谷里,周围山高林密,浓荫如盖。古代从秦国到巴蜀去的金牛古道,就从张良庙大门口经过,古道遗址旁立有石碑。张良庙迎门是一座砖砌牌楼,牌楼正中镶有砖刻“汉张留侯祠”五个大字,清道光甲申年蔡文瑾所题。张良庙历经无数次重修,这几个字不知道已是第几次重修时的遗物。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张良庙也叫留侯祠。留侯祠在留侯镇,留侯镇属于留坝县。这些地名均因张良而得名。其实留侯之“留”不在此地,在江苏省。

齐国|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
文章插图
刘邦与张良的关系比较微妙。
【 齐国|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就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件事说起。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表面上看,刘邦对张良评价很高,封赏最重。实际上,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了心灵“过招”的第一回合。刘邦对张良说,你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你可以“自择齐三万户”,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出乎刘邦意料,张良的回答不是谢恩,而是谢绝,他不要。
在张良看来,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是深藏心计的。张良是韩国人,祖上“五世相韩”。秦灭韩,张良从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开始,落泊造反,为韩国“复国”作出了不懈努力。张良的身世背景、平生心愿,刘邦一清二楚。但是,刘邦没有将韩国故土封给张良,而是将他封到齐国的地面上,这绝不是刘邦的疏忽。不是疏忽,就是有意。究竟什么用意呢?齐国这片土地,两年前已经封给了韩信,而且是张良亲手经办的。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韩信在东边打下了齐国,不但不来增援,反而派人来向刘邦提出要求,希望同意他自立为“假齐王”。刘邦大怒之下,想马上派兵去攻打韩信这狗日的。张良和陈平在桌子底下踩他的脚,附耳道,在这危急关头,不如就同意韩信立为假齐王,稳住他,以防小不忍生大变。刘邦立刻改口骂道,【请使用文明用语】,他韩信大丈夫南征北战,出生**,要做就做个真王,哪有做假王之理,封他为齐王!立刻派张良带上印信,前往齐国,封韩信为齐王。张良此刻便想,刘邦今天封他“自择齐三万户”,这是想用一笼锁二虎。把他和韩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无非是想在他们两人之间制造一点不大不小的矛盾,达到“以张制韩”、“以韩制张”的目的。

齐国|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
文章插图
这说明,刘邦不仅对韩信,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不过,张良觉得回绝得过于简单了也不好,总得给刘邦留点面子。他对刘邦说,我在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失败,逃到下邳来避难,最早和你相识于留(“留”是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我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实在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刘邦“乃封良为留侯”。张良为什么要向刘邦重提留城,愿封留侯?他是想借此提醒刘邦,希望在他们君臣之间保持一点起事之初的纯朴记忆。回想打天下之初,大家忙于杀伐征战,纵横捭阖,何曾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功、一已私利?可是一旦得了天下,为了争夺各自利益,宫廷内外已是剑拔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