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曾经极力拥戴武则天,可是为什么,最终却被武则天杀掉

公元684年 , 唐睿宗李旦即位 , 武则天把持朝政 。 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 , 举起反武复唐的大旗 。
徐敬业是“瓦岗好汉”、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英国公徐茂公之孙 。 因事被贬为柳州司马 , 途经扬州时 , 与骆宾王、魏思温等图谋反武复唐 。 不久便拥兵10万之众 , 声势浩大 。
随着武则天权力欲和野心的膨胀 , 朝中也不乏反武之人 。 这时一封密信交到了武则天的手上 , 乃是当朝宰相裴炎写给徐敬业的信 。 信中并无他言 , 仅有“青鹅”二字 , 群臣不解其意 。 武则天却用拆字法将“青鹅”二字拆为“十二月 , 我自与” , 即裴炎将在十二月做内应 , 配合徐敬业的叛军行事 。 洞悉其意之后 , 武则天遂将裴炎斩杀于洛阳都亭驿 , 并抄没其家产 。

裴炎曾经极力拥戴武则天,可是为什么,最终却被武则天杀掉
文章图片
(裴炎剧照)
那么 ,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呢?
“青鹅”之事 , 在正史上并无记载 , 只存在于一些野史及民间传说之中 。 但裴炎确实是被武则天所杀 , 家产也确实被抄没 。
其实 , 说起来 , 裴炎曾经是一个拥武派 , 可是为什么他却被武则天杀掉呢?
裴炎出身名门大族——河东裴氏 , 少年勤苦好学 , 在贵族学校“弘文馆”苦读十年 , 精研《左传》 。 后以明经科进入仕途 , 先后担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郎、侍中、中书令等职 , 最终官居宰相 , 位极人臣 。
裴炎不仅与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关系密切 , 且与二人后代的命运大有关系 。 武则天共有四子 , 即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 李弘二十多岁时病逝 , 这与裴炎无关 。 公元680年 , 术士明崇俨被杀 , 武则天怀疑是时任太子的二子李贤所为 , 派裴延等前往东宫查问 。 裴炎从东宫搜出铠甲数百副 , 李贤于是被废 。
公元683年 , 唐高宗去世前 , 将裴炎任命为顾命大臣 , 辅佐唐中宗李显 , 即武则天三子 。 公元684年 , 李显欲任命其岳父韦玄贞为侍中 , 奶娘之子为五品官 , 遭到裴炎的极力反对 。 李显十分愤怒 , 扬言“就算将整个大唐江山交给他我也不在乎 , 何况一个小小的侍中” 。 裴炎将此事报告给武则天 , 武则天据此废掉唐中宗李显 , 立自己的四子李旦即位 , 是为唐睿宗 。
唐睿宗李旦即位 , 但大权仍牢牢地掌握在武则天手中 。

裴炎曾经极力拥戴武则天,可是为什么,最终却被武则天杀掉
文章图片
(徐敬业剧照)
684年 , 徐敬业发动扬州叛乱之时 , 裴炎趁机劝武则天还政于李旦 , 认为一旦皇帝亲政 , 叛军便没有了借口 , 自然平息 。 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当然不会采纳裴炎的建议 , 也深知裴炎等人的用意 , 后裴炎便因谋反罪被杀 , 为他辩护过的官员也相继被杀被贬 。
裴炎被杀 , 劝武则天还政李唐 , 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 。
那么 , 裴炎本来是拥武派 , 为什么变成了反武派呢?
李治去世时 , 武则天虽然把持朝政 , 但毕竟已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 , 很明显 , 武则天的权力欲和政治热情 , 超出了裴炎的预期 。 武则天和武氏宗族权势的一天天膨胀和不断的僭越之举 , 自然也让裴炎这个曾经的拥武派 , 逐渐起了反武复唐的心路变化 。 在裴炎这些士大夫 , 看来 , 拥武的前提是拥唐 , 拥护的是大唐太后 , 而不可能是武周皇帝 。
武则天曾想立武氏七庙 , 予以祭祀 , 遭到裴炎的反对 。 后来武三思、武承嗣等人劝说武则天诛灭李唐宗室以绝后患 , 朝中文武无人敢言 , 唯有裴炎据理力争 。 这些举动 , 自然引起武则天的不满 , 裴武渐行渐远 。
裴炎曾密谋 , 趁武则天巡幸龙门时 , 发动兵变将其劫持 , 逼迫其还政李旦 。 因天降大雨 , 武则天没有前往龙门 , 逃过一劫 。
这一系列无法调和的政治分歧和冲突 , 其实早已让裴武二人分道扬镳 。

裴炎曾经极力拥戴武则天,可是为什么,最终却被武则天杀掉
文章图片
(武则天剧照)
公元684年 , 徐敬业发动兵变 , 裴炎趁机进言 , 武则天无法容忍 , 最终痛下杀手 。 不管有无“青鹅密信”事件 , 只要武则天的称帝野心不改变 , 裴炎的拥唐立场不动摇 , 结局都是注定的 。
裴炎被杀 , 但裴炎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 他的平反之路也颇多坎坷 。
公元705年 , 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 , 武则天被迫退位 , 不久去世 。 按理说 , 裴炎这个坚定的反武拥唐派的名誉 , 应当得到恢复了 。 不幸的是 , 此时继位的是“二进宫”的唐中宗李显 。 李显曾因裴炎的一席话被废 , 自然对裴炎没有好脸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