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丨《道德经》里的思想智慧( 二 )


其三 , 以德报怨 。 老子说:“善者 , 吾善之;不善者 , 吾亦善之;德善 。 ”只有能够做到“不善者 , 吾亦善之” , 才是真正的“德善” , 所以老子主张以德报怨 。 此点 , 确乃显示出了道家的宽阔胸怀和超越精神 。
以德报怨主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 , 体现人生的理想境界 , 即道的境界 。 以德报怨是道的呈现 , 乃为大善 。 第二 , 重视感化 。 天道成人之美 , 不成人之恶 , 落实为人道 , 就是劝善与宽容 。 第三 , 以德报怨 , 直在其中 。 相对于孔子的“以直报怨” , 要做到“以德报怨”当然更加困难 。 需要注意的是 , 以德报怨包含了“直”的原则 , 如果没有了公直 , 又哪来德义呢?所以“以德报怨”是“以直报怨”的更进一层 , 而不是随意放纵恶的存在 , 丧失正义 。
综上所述 , 《道德经》不仅揭示出宇宙万物的存在根源和规律 , 而且总结了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 , 还洞悉人性的本质 , 由此提出从天道到人道的哲学思考 , 这是《道德经》之所以成为永恒经典的内在原因 。

道德经|解读丨《道德经》里的思想智慧
文章图片
《道德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普遍性 , 因此为后人诠释与领会老子思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 战国韩非作《解老》《喻老》 , 开诠释《道德经》之先河 , 此后历代注疏者层出不穷 , 迄今仍然不断涌现 , 由此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老学 。 老学发展具有连续性与贯通性 , 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精神的塑造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
老学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 , 也就是说 , 每个时代的人可以根据政治、道德、思想领域的不同变化 , 不断地对《道德经》作出新的解释 。
例如王弼注老 , 突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 , 并建立起了他的玄学体系 。 唐代以成玄英等为代表的一批道士则通过注解《道德经》阐扬了重玄之学 。 重玄学对老子思想的创造性阐发 , 既提升了道教的理论水平 , 促发了道教教义的转换 , 又为宋代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到了近代 , 以西方哲学观念来诠释老子之道成为老学的特点 。 如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老子之学说》 , 认为“其说宇宙之根本为何物者 , 始于老子” 。 比王国维略早的严复所撰《老子评点》 , 同样立足于西学的视野释老 。 近代老学不仅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平台 , 而且为理解、消化西方思想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 。
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发挥与运用 , 是历代老学的重要内容 。 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四位皇帝先后御解《道德经》 , 体现出老子思想在治国安邦方面的独特价值 。 至于历代官员的阐发 , 如从唐代的陆希声到北宋的王安石、司马光等等 , 不可胜举 。 到明代 , 还出现了官员群体解老的现象 。 近代魏源撰《老子本义》 , 认为老子思想的原旨就是黄老之学 , 老子的思想要义为治国平天下 , 是用来救世的 。
《道德经》的宗教诠释同样是老学的重点 。 《道德经》作为道教的最高经典 , 向来受到道教人士的推崇 , 并出现了许多以内丹理论解老的著作 , 内容涉及道教教理以及养生学、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 , 颇多“不传之秘” , 值得重视 。
至于以佛解老 , 有助于更清晰地阐明老子之道的深层意蕴 。 关于老子科学精神的揭示 , 是老学研究的新内容 。 李政道曾谈到老子所说的“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颇有符合之处 。
老子强调直觉思维 , 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离不开直觉 , 如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灵感与直觉 。 ”波恩指出:“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 。 ”老子思想与科学的相通 , 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面认识老子之道的思想价值与现实价值 , 还促使我们对道家文化精神进行重新思考 。
可以说 , 老学的发展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和中华文化精神的生成 , 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 老学 , 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呈现 。

道德经|解读丨《道德经》里的思想智慧
文章图片
《道德经》是被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典籍 ,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 , 满载宝藏 , 放下汲桶 , 唾手可得 。 ”汤川秀树指出:“早在二千多年前 , 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 , 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 ”国外哲学家、科学家对《道德经》的高度评价 , 显示出《道德经》的世界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