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决|薛仁贵VS钦陵——战神之间的对决( 五 )
文章插图
有些人妄言什么薛仁贵此次进攻虽然惨败,但却成功地围魏救赵,迫使吐蕃撤回了在西域的主力部队,所以虽败犹荣,这也完全是瞎扯淡,显然是在用阿Q精神给自己遮羞,从西域到青海有多远的距离?那个年代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把军队调过来?而且就算发生神迹,真从千里之外把大军急急调来,薛仁贵早已在乌海严阵以待,这些远途而来的疲惫之师也只能是送死而已。
吐蕃在青海的驻军并不多,就算从周边邻近处紧急调动,能用来参与此役的正规军总数也不会太多,尤其是在战争前期,钦陵能用上的吐蕃军队或许还没有唐军多,他完全是凭借卓越的指挥骗过薛仁贵,击溃郭待封,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然,吐蕃此次应该得到了吐谷浑的大力协助,仆从国的部队加上临时征召的牧民,也有不小的数量,虽然大非川周边不过几十万人口,能征召的容量有限,但超过十万应该还是不成问题地,所以说蕃军有人数上的优势也不能算错,但四十万却未免有些夸大,并不可信,而且这些仆从军和民兵的战斗力也十分值得商榷,恐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五、羔羊
第二个为薛仁贵开脱的伎俩是塑造一个替罪羔羊,把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副将郭待封,试图丢卒保车,挽回薛仁贵和大唐的声名。
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薛仁贵在出兵乌海前曾对郭待封说:“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
这段话的关键在“吾等”二字。从这段话可以清楚看出,按薛仁贵的军事计划,唐军根本不是一些人胡扯的什么兵分两路,一路进攻,一路护粮;而是兵分三路,前锋是“率轻锐”疾进的薛仁贵部,当时突厥各部内附,突厥骑兵一向是唐军的先锋精锐,所以前锋多半就是以这些突厥兵团为主。而薛仁贵对郭待封说“吾等轻锐倍道”,显然要求快速前进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吾等”,即包括了郭待封所部。换句话说,要求中路的主力部队由郭待封统帅,尾随薛仁贵的前锋疾进,至于后路那两万置栅固守的保护辎重的部队,却并不由郭待封统领。而从“(薛仁贵)至河口,遇贼,破之,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这句话中,我们也能证实这一点。如果只是兵分两路,郭待封率后军固守辎重,并不前进,那薛仁贵等的这个后援又是谁呢?
如今一些人为了维护薛仁贵的战神形象,为了将战败责任推给郭待封,竟然连薛仁贵原本计划分几路军都搞不清楚了,这种业余的学术水平和拙笨的理解能力,居然也能够影响主流舆论,真是令人嗔目结舌。而我们全民的历史观也就由这样一群水平低劣,只会胡乱歪曲历史的伪学者所操控。
- 将军|三国后期,曹魏和蜀汉两大顶级名将五次巅峰对决,胜负如何
- 皇帝|一字并肩王是多大官?罗成薛仁贵凭什么受封?结局出乎意料!
- 吕布|古代3大猛将戟:第1唐朝将军李靖,第2薛仁贵,第3是谁
- 薛仁贵人生拐点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夫人,一个是媚娘武则天
- “寒门难出贵子”?巅峰对决,陈阿娇为何败于卫子夫?
- 虎门之战:大东亚第一要塞和欧洲三流舰队的旷世对决
- 强大的薛仁贵家族:40多位子孙为高官,一共辅佐了20多位皇帝
- 薛仁贵三年牢狱之灾是怎么回事,他的结局如何
- 皇帝|薛仁贵的先祖一生反复叛变,每次叛变都能得到重用,最后被封王!
- 300年大唐王朝的十大名将, 薛仁贵未进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