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间最博学的那个才子,死了

18岁的嘉靖皇帝不上朝了 。 一个人在文华殿吃斋 , 宅着 。
他要尊称自己的父亲为“皇帝” , 但遭到朝臣们的集体抗议 。 他只能以罢朝实行反抗议 。
吏部高官何孟春于是号召百官“哭谏” 。 大家情绪激动 , 跃跃欲试 。 翰林修撰、经筵讲官杨慎这时站出来 , 大声疾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 , 仗节死义 , 正在今日 。 ”
杨慎 , 一个愤青 , 完全忘记了此前刚刚退休的父亲、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对他的告诫:朝廷现在情况险恶 , 一定要三缄其口 , 做个闲官就好!
然后 , 他的命运急转直下 , 一手好牌都被收回 。

三百年间最博学的那个才子,死了
文章图片
口号喊出去之后 , 朝臣中的“刺头”带领大家一起到左顺门请愿 。 左顺门跪倒一大片高官 , 集体高呼:“高皇帝 , 孝宗皇帝!”
这是拿明太祖和明孝宗向年轻的嘉靖皇帝施压 , 要他守祖宗之成法 , 不要因为年少冲动乱了大明皇帝的世系 。
正德十六年(1521年) , 一生叛逆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 , 没有留下子嗣 。 他的堂弟、年仅15岁的朱厚熜 , 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位 。
白白捡了个皇帝当 , 但嘉靖皇帝朱厚熜并不高兴 。 朝中以杨廷和为首的高官 , 咬死了要他认他的伯父、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为“皇考” , 而只能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叔考” 。
伯父变成父亲 , 父亲变成叔父 。 这让朱厚熜在情感上接受不了 。
这场关于新.皇帝生父的尊号之争 , 持续了三年 。 杨廷和为首的高官 , 最终与嘉靖皇帝撕得极不愉快 。
在最激烈的时候 , 杨廷和以辞职要挟 。 没想到 , 正中嘉靖皇帝下怀 , 他直接批准了 。
此后 , 支持新.皇帝的张璁、桂萼等少数派占据上风 。
杨慎与父亲杨廷和的立场一致 。 他把嘉靖尊谁为“皇考”的问题当作国本问题 , 认为不能动摇国本 , 甚至上升到了“仗节死义”的地步 。
明朝的宫廷政治向来是很残酷的 。
朝廷高官都很有“血性” 。 当年 ,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教唆下率军亲征 , 导致被蒙古人俘虏 。 群臣激愤 , 在继位的明代宗面前 , 直接就把王振的死党马顺打死了 。
嘉靖一开始召张璁、桂萼进京 , 一些激进的官员也扬言要在朝廷上扑杀二人 , 吓得二人不敢露面 。
现在张璁、桂萼等人得势 , 他们的后台老板嘉靖皇帝 , 面对左顺门的请愿队伍 , 极其愤怒 , 两次好言劝大家回去都没有效果 。
嘉靖也决定暴.力.镇.压了 。
他命令锦衣卫把参加请愿的官员姓名登记在册 , 一共有229号人 。 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官员 , 绝大部分都很惨 。 其中 , 一百多人被逮下诏狱 , 并施以廷杖 , 当场就打死了16人 。
杨慎等几个“刺头”被廷杖一次后 , 嘉靖还不解恨 , 命令再将这几人廷杖 。
所幸命大 。 遍体鳞伤的杨慎 , 还留着一口气 。

三百年间最博学的那个才子,死了
文章图片
如果杨慎在这个时候被打死了 , 历史可能会记得这么一个人 , 但肯定不会给他太多的笔墨 。 哪怕他是一个状元 。
三百年间最博学的那个才子,死了】杨慎 , 字用修 , 号升庵 , 四川新都人 , 1488年出生于一个科举官宦世家 。 杨家有“一门七进士 , 科第甲全川”之称 , 可见这家人考试一流 。
杨慎很小的时候就才气逼人 , 很受当时的文坛盟主、大学士李东阳的欣赏 。 24岁那年 , 他更是一举考中状元 , 名满天下 。
四川有句民谚称:“相如赋 , 太白诗 , 东坡文 , 升庵科第 。 ”这是四川人认为历史上最牛的四个本土文化人 , 把他们排在一起了 。
人一红 , 就容易惹来是非 。 当时有人说杨慎是“关节状元” , 靠老师李东阳、父亲杨廷和的关系才点中状元 。
杨慎任职翰林院后 , 表现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博学 , 以及无与伦比的记忆力 。 流言这才不攻自破 。
然后 , 又有了新的谣言 , 说他利用职务之便 , 窃取了内库藏书 , 才能对别人不知道的冷门知识信手拈来 。
总之 , 这些谣言的产生或因杨慎出身相门 , 卷入党争;或因他年少高第 , 引起时人猜测和妒忌 , 都不足为信 。
但凡公认的才子 , 总有几分桀骜和孤高 。 杨慎的问题 , 还出在他的胆气 , 敢于劝谏皇帝 , 批逆鳞 。
做官没多久 , 杨慎看明武宗整天游玩嬉戏、亲近佞臣 , 心里压抑不住愤怒 , 于是上书劝谏 。 武宗没拿他怎么样 , 但也没有听劝收敛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