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 , 并且参与讨伐山越 , 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首先自陆逊二十一岁出仕幕府到吕蒙举荐之前 , 陆逊在这十六年间长期游离于吴国中枢和长江上游核心区之外 。 这段时间是陆逊不断扩充自身实力 , 同时也是孙权在考察培养他的一段时期 。 虽然陆逊并不在长江流域任职 , 但孙权的几个动作足以证明他是将陆逊看做后备人才在培养的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 。 吴国政权是一个极其尚武的政权 。 讨伐山越是吴国所有将领甚至包括一些以文擅长的官员都必须参与的一项长期军务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文章图片
讨伐山越不仅仅是维持吴国境内治安和稳定 , 同时也是吴国将领们扩充自身军事实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 尤其是对于初入军旅的年轻军官 。 孙权同意陆逊参与 , 即表明孙权的态度 , 陆逊是可以作为武将参与到自己的势力里 。 其次 , 在公元216年左右 , 孙权将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为妻 。 这里面大约有两层意思 。 一者 , 作为剿越的一员将领 , “夫腹心未平 , 难以图远 , 可大部伍 , 取其精锐”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 , 陆逊多年来超越的成绩扩充了吴国的军事力量 , 以侄女许婚 , 一定意义上是对陆逊功劳的一种嘉许 。 二者 , 孙策同吴郡陆氏多年前的矛盾 , 在孙权接手后 , 已经平息 。 陆氏子弟陆逊、陆绩先后出仕 , 而姻亲则是向世人宣布孙氏和江东著姓之间已经化干戈为玉帛 。 其三 , 陆逊在这十六年间官职是在不断升迁的 , 到驻军芜湖的时候 , 其官职为帐下右部督 。 他的地域调动也是在不断向长江沿岸靠拢的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文章图片
而此时陆逊麾下的军队规模是数万人(“得精卒数万人”) , 以古时计数看 , 起码是两万人以上规模的一支军事力量 。 陆逊作为外任始于其任海昌屯田都尉和县令 。 之后陆逊先后讨伐会稽和鄱阳山越叛乱 , 军队迁至利浦(现安徽省马鞍山和县境内) 。 再后征丹阳(现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山越 , 军队再迁至芜湖(现安徽省芜湖市) 。 孙权是有提拔陆逊作为长江流域将领或者后备的打算的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文章图片
否则孙权大可以仿效陆逊族叔陆绩的做法 , 直接派往交州或者荆南地区 。 可以说 , 陆逊跻身长江上游统帅前的这十六年里 , 孙权并未对陆逊有任何实际的限制或者刁难 。 也是因为孙权的这种人员和地域安排 , 陆逊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 为他之后在吴国的发展奠定了非常牢固的基础 。 公元219年前后 , 孙权和吕蒙密计夺取江陵 。 彼时 , 陆逊已经被孙权安排驻军在长江沿岸的芜湖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文章图片
虽然吕蒙的举荐看似是因为陆逊的毛遂自荐 , 但深一层来说 , 如果不是孙权的调配 , 陆逊很大可能并不会得到这次拜见吕蒙并且与之交流的机会 。 江陵之战 , 孙权、吕蒙、陆逊君臣三人配合十分默契 , 陆逊也在战后赢得了孙权的褒奖 , 出镇长江上游重镇夷陵 。 自江陵之战到孙权称帝前的石亭之战 , 陆逊和孙权的君臣关系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 夷陵之战 , 孙权顶住当时刘备东征初期秭归之败的压力 。

孙权允许陆逊带兵,并且参与讨伐山越,在十六年间官职不断升迁
文章图片
最后任命当时尚未被吴国内部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陆逊为大都督 , 即可看出此时孙权是充分信任陆逊的 。 而且夷陵之战前后持续长达一年 , 陆逊出任大都督到最后胜利 , 也有近七个月的时间 。 而陆逊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能克敌 , 在此情况下 , 孙权依旧坚持没有换帅 , 足证此时二人之间是有着深刻互信的 。 夷陵之战结束后 , 陆逊在孙权的授意下 , 全面接手了荆州军政 , 成为荆州牧 , 并且负责与蜀国的国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