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新疆出过1个女英雄,和清军一起战斗,率领1万人由伊犁迁往巴里坤

格登山在昭苏县以西60余公里处 , “格登”是蒙古语“脑后骨高”之意 , 形容此山拱起如后脑骨 。 林则徐有诗:“格登山色伊江水 , 回首依依勒马看 。 ”勒马回首 , 林公内心充满眷恋之情 , 不仅有山河的风景 , 更有英雄的事迹 。
在格登山上 , 有一座碑 ,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 立于1761年 , 是维护祖国统一 , 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 ,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正是这座碑让格登山声名远播 。 乾隆在碑文中说:“汉置都护 , 唐拜将军 , 费赂劳众 , 弗服弗臣 。 既臣斯恩 , 既服斯义 , 勒铭格登 , 永诏亿世!”他将自己的功绩与汉唐在西域的作为做了对比 , 认为自己更高一层 , 既收复了疆土 , 更收复了人心 。
我们不对这种“对比”做评议 , 只想说这碑背后的几位英雄 , 两个男英雄和一个女英雄 。

清军|新疆出过1个女英雄,和清军一起战斗,率领1万人由伊犁迁往巴里坤
文章图片
0101.英雄一声吼 , 活捉6500人
清统一准噶尔之战长达近70年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才宣告结束 , 其中一场战役是非常有名的 , 即平定达瓦齐中的格登山之战 。 这中间出了个大英雄阿玉锡 。 1755年 , 五万清军出师伊犁 , 参加平定准噶尔之役 , 准噶尔部总台吉达瓦齐率近万人退守格登山 。 阿玉锡带了一支只有20多人的骑兵队伍前往侦察 , 傍晚时分 , 他们到达格登山山顶 。 当看到格登山军营内的混乱局面 , 阿玉锡决定来个奇袭 。

清军|新疆出过1个女英雄,和清军一起战斗,率领1万人由伊犁迁往巴里坤
文章图片
史书里说 , 阿玉锡和那些侦察的勇士们“拍马横矛 , 搴纛大呼 , 枪矢并发 , 声震山谷” , 最终“擒获大小首领二十余人 , 降者六千五百人 , 达瓦齐率残部落荒而逃” 。 20多个人 , 能让一支万人的军队溃败 , 还捉住了其中的六千多人 , 无疑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 对此 , 有人说 , 就是捉六千多只羊 , 阿玉锡他们也得花一阵子工夫 , 但他们却在瞬间完成了这一壮举 , 显得非常不可思议 。 我们要说的是 , 羊与人的不同在于人会投降 , 而羊不会 , 捉羊 , 羊要上蹿下跳、到处乱跑 , 但人可能就不会了 , 只要举起双手即可 。
阿玉锡他们声震山谷的“大呼” , 吓破敌胆 , 也便成了大英雄 。 事后 , 乾隆御笔题写长诗 , 其中几句是这样的:“神勇有如阿玉锡 , 知方亦复如报恩 。 今我作歌壮生色 , 千秋以后斯人闻 。 ”阿玉锡的形象也被郎世宁作成《持矛荡寇图》 , 悬挂于紫光阁 , 列入平准五十功臣之中 。

清军|新疆出过1个女英雄,和清军一起战斗,率领1万人由伊犁迁往巴里坤
文章图片
0202.英雄无需吼 , 青史亦留英名
与阿玉锡相比起来 , 有一个人比较沉默 , 他没有吼 , 但在青史中亦留下了英名 。 他的名字叫博尔济吉特·班第 , 蒙古镶黄旗人 , 官学生出身 , 历任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湖广总督、兵部尚书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被授予定边将军之职 , 领兵西征准噶尔 。
没有疑问 , 班第是阿玉锡的领导 , 史书里说 , 当年四月 , 班第率军至博罗塔拉(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得知达瓦齐在伊犁无备 , 令军急进 , 攻克伊犁 , 致使达瓦齐以万人保格登山 。 阿玉锡出场后 , 史书里的描述是这样的:达瓦齐以万人保格登山 , 侍卫阿玉锡以二十馀骑击之 , 惊走 。 上(皇帝)奖班第功 , 封一等诚勇公 , 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金黄绦朝珠 。 班第以伊犁厄鲁特生计甚艰 , 不足供大兵 。

清军|新疆出过1个女英雄,和清军一起战斗,率领1万人由伊犁迁往巴里坤
文章图片
这时候 , 英雄“惊走”敌兵 , 清军虽歼灭了准噶尔部军队主力 , 但其统帅仍在草原上的艰难度日 , 班第还想着大军要吃什么 , 下一步的仗怎么打 。 直到当年六月 , 仅带家属和少数亲信翻越天山达坂向南逃窜的达瓦齐 , 被乌什的维吾尔族首领霍集斯捕获 , 押解至清军大营 , 班第才松了一口气 。
其后 , 达瓦齐被献俘京师 , 班第被留在了草原 。 表面上 , 强盛数世纪的准噶尔汗国已经灭亡 , 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地区长达五百余年的统治也已结束 , 但到了八月 , 事情又来了 。 原因是“上察阿睦尔撒纳有异志 , 令班第严约束” , 而这个阿睦尔撒纳也最终反了 , 把变乱复起的苦难再一次带给了草原 , 使清廷不得不组织第二次远征伊犁 。

清军|新疆出过1个女英雄,和清军一起战斗,率领1万人由伊犁迁往巴里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