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的前因和后果!难道不是唐朝的中兴之始?

“甘露之变”的背景 , 首先得搞清楚一个事实:唐朝的宦官只是皇权的延伸 , 根本没有流传的那么厉害 。 我读《资治通鉴.唐纪》 , 就是这个感觉 , 不知道为什么主流舆论把唐朝宦官吹得那么牛 。 特意在知乎搜索了一下 , 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 , 早有高人珠玉在前了 。
为什么汉朝的内侍是真的掌权 , 皇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 可是明朝的太监却不行 , 再大的权势皇帝一翻脸立刻完蛋?匿名用户:为什么唐朝的太监敢杀皇帝?士兵不都听从皇帝的命令么?这个匿名高人的答案说得非常清楚了 , 什么大唐天子受制于宦官 , 什么唐代宦官能任意废立皇帝啊 , 都只是段子而已 。 唐宪宗就毫不避讳的说过 , 太监就是劳资的家奴 , 他们听我的话 , 才能拥有权力 。 他们敢不听话 , 劳资要灭他们 , 就像拔根汗毛一样容易 。 上曰:“此家奴耳 , 向以其驱使之久 , 故假以恩私;若有违犯 , 朕去之轻如一毛耳!”至于宪宗被太监毒死 , 这种说法只是传说 。
即使是真的 , 也不代表太监的实力大 , 而是因为太监发现宪宗不行了 , 转而依附新皇帝了 。 具体讨论可参考这个答案 。 司马懿:唐宪宗真的是被唐穆宗联合宦官杀掉的吗?闲话扯完 , 正式来谈“甘露之变”的背景 。 很多人认为当时就俩派在pk , 一派是皇帝+大臣 , 一派是太监 。 Tooyoung啊!“大臣”这个东西太泛泛了 , 唐文宗的朝堂上 , 大臣复杂了去了 。 1.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代表 。
2.李党:以李德裕为代表 。 这俩党经常撕逼 , 把文宗弄得一头包 , 以至于发出著名的感叹:“去河北贼易 , 去朝中朋党难!”
3.“阉党”:以郑注、李训为代表 , 他俩都是大太监王守澄推荐的 。 “大臣”里面派系林立 , “宦官”也不是铁板一块啊!神策左军和神策右军经常扯皮 。 守澄匿注于右军 , 左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皆恶注 。 为了行文方便 , 我把太监称作“左阉”和“右阉”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文宗愿意 , 想打击谁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 因为在传说中 , 宪宗是王守澄害死的 , 文宗发现他居然还在身边 , 而且挺嚣张 , 非常不爽 , 想拿他开刀 。 他先找宋申锡谋划 , 结果“阉党”郑注告诉他 , 宋申锡要谋反啊!文宗一听 , 这还得了 , 于是反手把宋申锡废了 。 牛僧孺等人立争无果 。 可见第一轮pk , 是牛党败给了阉党+右阉 。 没有拔掉王守澄 , 文宗不甘心 , 于是第二轮pk展开了 。
这一次阉党反水 , 站在了文宗身后 , 还拉拢了王守澄的下属仇士良 , 让他成为“左阉”老大 。 李训、郑注既得幸 , 揣知上意 , 训因进讲 , 数以微言动上 。 上见其才辩 , 意训可与谋大事 , 且以训、注皆因王守澄以进 , 冀宦官不之疑 , 遂密以诚告之 。 上之立也 , 右领军将军兴宁仇士良有功 。 王守澄抑之 , 由是有隙 。 训、注为上谋 , 进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权 。 五月 , 乙丑 , 以士良为左神策中尉 , 守澄不悦 。 面对这样的内外夹攻 , 王守澄哪还有机会 , 分分钟被清理出局了 。 李训、郑注密言于上 , 请除王守澄 。 辛巳 , 遣中使李好古就第赐鸩 , 杀之 , 赠扬州大都督 。
这一次PK , 右阉败给了阉党+左阉 。 从这两轮PK可以看出 , 郑注、李训这俩阉党相当牛逼 , 他们站在哪边哪边就胜利 。 不止如此 , 文宗利用他们俩打击党争 , 牛党、李党的代表人物纷纷被他们排挤掉了 。 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 , 威震天下 , 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 “三相”应该是指李德裕、宋申锡和李宗闵 。 此时 , 郑注、李训开始膨胀了 。 因为怎么看 , 我俩也是神威无敌、见谁灭谁啊!我们干脆成立一个“郑李党” , 独揽大权算了!现在站在“郑李党”对立面的 , 只有一群死太监了 。
甘露之变的前因和后果!难道不是唐朝的中兴之始?】于是 , “甘露之变”就拉开了 。 看到这里 , 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说“唐代甘露之变是皇帝和群臣一方对宦官集团的决战”是扯淡了吧 。 这场政变和宦官PK的大臣 , 只有“郑李党” 。 而这俩人 , 在正史中都是反面人物 。 时注与李训所恶朝士 , 皆指目为二李之党 , 贬逐无虚日 , 班列殆空 , 廷中恟恟 , 上亦知之 。 没想到吧 , 大多数人都以为甘露之变想诛杀太监的是浓眉大眼的正义人士.
所谓的唐文宗想诛杀宦官 , 无非是在玩文字游戏 , 把王守澄一个宦官 , 替换成了所有宦官 。 宦官掌管神策军 , 是大唐一贯的作风 。 唐德宗曾经被大臣们忽悠 , 把神策军交给士人白秀贞掌管 , 结果悔的肠子都青了 。 这位老兄上任后大玩腐败 , 到泾原兵变时 , 德宗高喊“护驾!护驾!”喊了半天连个鬼影子都没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