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世所公认 , 东汉的灭亡祸起外戚和宦官势力 , 但有趣的是当时这些为祸乱朝局的奸佞们比起直属汉室的官员而言不过区区之众 , 民间不是有人多势众的俗语吗 , 难道外戚与宦官们真有那么强的战斗力 , 竟可以用独木撬动整个华夏?不妨让我们带着疑问 , 回到那个哀嚎遍野的年代 , 一探究竟 。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
文章图片
外戚、宦官乱政的原因
公园88年 , 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登上历史舞台 , 时年9岁 , 于是不出意料 , 朝政落入其母窦太后之手 , 然而她并未着眼长远 , 借机壮大家族势力 , 许多朝廷要职纷纷落入其兄弟之手 , 而后 , 势单力薄的汉和帝只能联合身边的近臣众宦官进行反击 , 虽说恢复了帝制 , 但也解开了这些近臣身上的权力封印 , 早年的不幸经历使他们对权利愈发痴迷 , 而且行事更加狠辣 , 自此 , 东汉众政治势力痴迷争权夺利的恶之花被正式揭开 , 如此的闹剧在而后阳寿将尽的东汉末期重复了一遍遍 。 那么世食汉禄的汉臣呢?作为绝大多数的他们去了哪里!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
文章图片
东汉末年的官场
东汉末年 , 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控朝局 , 且两者之间利益分歧严重 , 总是在不断的政治斗争中 , 碍于当时儒生们传统的忠君思想 , 他们不好对皇帝的身边人非议太多 , 渐渐地还沦为这两股势力斗争的工具 , 结党营私之风日盛 , 后期被选拔上来的官员多为既得利益者的嫡系 , 而那些真正一心为国 , 怀有中兴汉室梦想的人才却报国无门 。 史籍《潜夫论·三式》、《汉书·于定国传》都为我们记录了当时的官员 , 人情事故处理堪称一绝 , 但说到治国理政却一窍不通 , 而且私欲过重 , 很多惠及地方的政策在他们手上通常变得面目全非 , 民众自是苦不堪言 。
到了汉灵帝刘时期 , 选拔官员甚至变成了公开的卖官鬻爵 , 帝皇这种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可谓开历史之先河 , 小到地方小吏 , 大到三公九卿均可标价 , 而且新到任的官员还必须向国库纳贡才可上任 , 好不荒唐 。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
文章图片
正如上面所说 , 朝堂之上多为一个个势力集团 , 上行下效 , 加之社会动荡 , 稍有家室者无不积攒资源 , 以防不测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 想要立足官场的入仕者已无正常的上升通道 , 只能依附于其中某股势力 , 以此为跳板 , 等待来时 。 不过同时也得承担搭错车的风险 , 如果识人不明 , 主公落败 , 极有可能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 为了培植足以抵抗外戚的政治势力 , 当时地位岌岌可危的帝王们也不惜创造另一个权力怪兽 , 比如宦官们私办的“鸿都门学”就倍受汉灵帝推崇 , 直接叫板当时的国立太学 , 使当时的莘莘学子们早早就掉落到了权利漩涡中 , 更别说学成入仕后了 。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
文章图片
再者 , 当时想要从政 , 先获得较高文学造诣也是一条门路 , 比如名士蔡邕 , 这在当时也造成了一心只读诗书赋 , 充耳不闻家国事的风气 , 宦官们的势力培养皿——鸿都门学对此也极力推崇 , 放眼天下 , 当时已经少有学子研习经世安邦之策了 。 其实这也是出于这些势力集团的利益需要 , 毕竟他们只需要为己所用的刀笔 , 而非各执己见的政敌 。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
文章图片
此外 , 升迁道路被政治斗争压榨 , 朝局不稳致使官员地位朝不保夕 , 如此种种导致了当值官吏多为利益熏心者 , 且欲求常是不满 , 又缺乏一定的监管 , 造成当时贪污腐败蔚然成风 , 《后汉书·宦者列传》就为我们记录了汉桓帝时期大宦官侯览之兄侯参因弟被举任益州刺史 , 在职期间 , 贪腐成性 , 常给当地乡绅富豪罗织各种罪名 , 虏其家产 , 至其离任时 , 传言宝车竟有数百辆之众 。
可见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否在于对的位置上是或是合适的人 , 而这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来实现 , 这些占据朝堂 , 世食汉禄的汉臣们虽有百人众 , 也不过弄权者的棋子而已 , 而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早已投入汉末群雄并起的浪潮中 , 成为或成就一番雄主!

东汉人多势众的汉臣,为什么不敌一小撮外戚宦官?套路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