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古代史城濮之战——争夺中原霸权的战略决战

春秋时期的城之战发生于鲁公二十八年(公元前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是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他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于在位8年的时间里,开创了与楚国争霸,雄中原的事业,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由于他经历曲折,备遭困厄,即位后励精图治,政绩显。城濮之战就发生在他当政的年代。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
争夺|古代史城濮之战——争夺中原霸权的战略决战
文章插图
正当楚国势力急向北发展的时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前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邻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晋国的壮大与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这时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局限于黄河以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争夺|古代史城濮之战——争夺中原霸权的战略决战
文章插图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国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正是“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良机,力主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有侧背受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踌躇犹豫之际,狐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救宋国,这样就坚定了晋文公出兵的决心。战略方针确定后,晋国君臣随即进行了战前准备,将原来的两个军扩编为上中下三个军,并任命了一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各军的将领。准备就绪后,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一月统率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晋军攻打曹、卫两国,原来的意图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然而楚军却不为所动,依然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于是宋国又派人向晋告急求援。这就使得晋文公感到进退为难:如不出兵驰援,则宋国力不能支,一定会降楚绝晋,损害自己称霸中原的计划;但若出兵驰援,则原定诱使楚军于曹、卫之地决战的战略意图便将落空,且己方兵力有限,在远离本土情况下与楚军交战恐难以取胜。为此,晋文公再度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先轸仔细分析了形势,建议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由宋国出面,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由他们去请求楚军撤兵同时晋国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