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格律之上的问题——主题正确的作品,为何情感无法释放(附例)?


格律|格律之上的问题——主题正确的作品,为何情感无法释放(附例)?
文章图片
照例先唠唠嗑 。
最近在整理这一两年来为专栏学习者修改的一些作品 , 发现也有大几十篇 , 就陆续添加到专栏里面 , 让学习者可以共享经验交流 。 整理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有个每章一首诗讲诗歌史的系列 , 一直停着忘记更新了——可见也没什么人爱看 。
有时间的话慢慢捡起来 , 好像已经讲到阮籍了 。
这几次格律之上的内容、意境探讨的反映挺不错的 , 又有很多朋友私下发了作品过来 。 这里重申一下 , 发作品过来 , 意味着可以公开讨论 。 另外就是尽量多给一些创作材料 , 你光丢一首诗过来 , 我能不能看懂都是个问题 。 顶多看看格式 , 给点平仄通顺方面的建议 。
但是我们学习了这么久 , 不应该还局限在格式问题上啊 。 我们早就要超越这一点了 。
当然并非格律问题就不讲 , 不过总是重复讲多少有点枯燥 , 要是你的作品有内容、有意境 , 咱么探讨得有点意思 , 那又多好呢?我又不是AI , 虽然写这些东西有一些兴趣原因 , 但是为什么不能让这一切变得更好玩一些?
闲话说完 , 看两首作品 。

格律|格律之上的问题——主题正确的作品,为何情感无法释放(附例)?
文章图片
这首诗是押新韵的平起入韵七律 , 中二联也对仗 , 从格律上来说没有问题 。
那么问题在哪?
在这段话:“自己想来想去也不甚满意 , 但又不知怎么写才能把我的感情抒发出来 。 ”
你知道押韵 , 知道对仗 , 知道如何写成一首七律 , 那怎么叫“又不知怎么写才能把我的感情抒发出来”?
因为你一开始着手的点就不对 。
你为什么要写这首歌颂抗疫的作品?那是因为你被抗疫的中国精神感动了 , 所以情不自禁地想要把自己的这种感动表达出来 。 然后希望借助你的诗来打动读者 , 让我们跟着你一起感动 , 对吗?
那么你自己真的被感动了吗?被什么感动了?你被感动了 , 为什么写出来就连自己都不满意?
读者读诗 , 是希望看到你是如何被感动的 , 我们需要诗人把自己被感动的过程和经历还原 , 然后用读者自己的眼睛去看 , 嘴巴去念 , 用自己的脑袋来判断 , 你的作品是否能打动我 。

格律|格律之上的问题——主题正确的作品,为何情感无法释放(附例)?
文章图片
读者到底是要读到什么呢?音律 , 对仗吗?大结局吗?唱赞歌吗?
都不是 。
你想要感动读者 , 需要写出你自己感动的点 , 辅助以音律、修辞 , 让读者自己从心内生发感动 , 发出赞叹——这才是一篇好文章 , 一首好诗 。
还原细节 , 构造情境 。
诗为心声 , 言为心声 。 我们看你的心声什么?
首联“悠悠汉水浪滔滔 , 蔼蔼阴云笼楚霄 。 ”开篇明义 , 交代地点、情境 。 虽然过多地使用叠词 , 给人小孩子作诗的感觉 , 但是并没有大问题 。
颔联“疫病无情如猛兽 , 仁医有爱比天高 。 ”写疫病无情和医生仁爱 。 这作为对联是没有问题的 , 甚至对仗得挺不错 。
但是 , 诗不是对联啊 。 我们读一首诗 , 需要有完整的逻辑思路 。 疫病如猛兽 , 可以作为叙述平铺 , 但是仁医有爱 , 是需要有细节体现的 。

格律|格律之上的问题——主题正确的作品,为何情感无法释放(附例)?
文章图片
不能你说有爱 , 就有爱 , 你得写下为什么有爱 。 是什么样的行动让你感觉到了医生的爱比天高 , 这不是空喊口号可以让人信服的 , 需要有证据——也就是需要有血有肉 。
特别是歌颂体 , 为什么有些诗歌大义凛然 , 催人泪下——因为他用英雄的行为感染读者和观众 。 为什么同为颂词的老干体却让人觉得空洞、虚假?因为老干体只喊口号 , 缺乏内容 , 就好像干嚎 。
这种口号作为对联 , 做成锦旗送给医生是可以的 , 因为你是输出方 , 医生是接收方 , 大家心照不宣 。 但是你这种口号想打动旁边的看客 , 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你为什么想来想去自己觉得不满意?因为你将自己的角度从诗人转换到了读者 。
记住 , 干巴巴的口号是诗歌的大敌 。 为什么老干体渐成贬义?那就是因为很多写老干体的人不在乎诗歌内容 , 不给自己的作品添加骨架和血肉 , 把读者当成吹捧对象看待 , 以为读者会和吹捧对象一样接受对吹捧对象的歌颂——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 你又不是吹捧读者 , 为什么读者要接受?
作者一旦将自己转化成读者的视角 , 就立刻感到问题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