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河西经济区的崛起(二)
文章插图
卷一 绪论篇
河西经济区的崛起
农业的产生及农牧结合经济格局的确立
汉武帝对河西的开发,是西汉王朝开拓边疆政策的产物。
匈奴独霸河西走廊,不断地侵扰西汉西北边地,造成西汉初期严重的边患。鉴于国力有限,为求得安宁,西汉初期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但作用不大,史载汉武帝初年事说:
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边,不可胜数(《汉书》卷94《匈奴传上》,第3765页。)
文章插图
汉武帝即位,鉴于汉初“休养生息”已见成效,国力也已充实,便决定对匈奴用兵。建元三年(前138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通过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武帝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和物产情况,掌握了河西走廊的地理交通和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反击匈奴的决心。从元朔二年(前127年)拉开反击匈奴的战争序幕,中经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次统军出征河西,到元狩四年(前119年),终于将匈奴势力驱逐到大漠以北。此后,“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史记》卷123《大宛列传》,第3167页)。
接着,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建郡设县,立亭障,置烽隧,并开始大规模向那里徙民。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隔绝南晃、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汉书》卷28《地理志下》,第1644-1645页)。
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史记》卷30《平准书》,第1425页)。
在元狩三年(前120年)到元鼎六年(前111年)的短短十年时间里,沉睡的河西农业社会苏醒了。汉政府利用屯田方式,集中劳力和技术,开垦处女地,建设“官田”,筑起从河套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的兵农合一、边屯边守的军事、经济壁垒,一次次加大包括河西在内的屯田的投入。而军屯的投入更显示出空前的力度:
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30《平准书》,第1439页)。
在大兴屯田之时,水利建设也在上马。
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第3770页)。
文章插图
河西走廊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祁连山终年积雪,夏日消融,给农田灌溉提供了条件。走廊内河道纵横,著名的氐置水(今敦煌党河)、籍端水(今安西、敦煌间疏勒河)、呼蚕水(今酒泉北大河)、羌谷水(今张掖黑河)、谷水(今武威、民勤间石羊河)等五条河流交错回流,加上走廊地势平坦,引水灌溉方便,元封以后,西汉朝廷上下兴起一股水利热,这都推动了河西水利灌溉事业的勃兴:
- 第五次河西之战:秦国击败魏国,终于夺回河西之地!
- 被遗忘的秦献公:废除人殉,鏖战河西,助秦孝公变法成功
- 河西走廊对于西汉来说关乎着国本 河西走廊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 河西之地|此人率领5万新兵灭掉50万秦军,他若不死,统一天下的未必是秦国
- 手中|张义潮凭一己之力收复河西十二州,为何最终将军权交到了侄子手中
- 如果没有河西走廊和张掖,中国将是另一个中国
- 评价|霍去病开拓河西走廊
- 晋国|秦魏百年河西之战,经过是怎样的
- 洪仁|太平天国内幕洪秀全为何封李秀成为忠王原来怕他叛变
- 重用|秦国为什么重用张仪,而弃用了刚刚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