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二 )


这一次的规模和第一次大不相同。张骞率领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价值几千万钱,还有牛羊万头。这一年,正值汉朝财政极度紧张,为了征伐匈奴,国库基本被掏空。结果张骞在乌孙再次“不得其要领”,又一次白白浪费了巨额的国家财富。
但张骞还在不懈努力,派出副使到周边国家去找机会,还引导乌孙使者到汉朝来,让他们见识汉朝的疆域广大和物产丰饶,希望改变他们对汉朝的看法。
然而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这一切还没见效,张骞就去世了,终究没有再次得到梦寐以求的侯爵。
这之后,汉朝人对张骞的评价发生了分裂:一少部分人把他当作榜样,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死有余辜、流毒无穷。
张骞的事迹也触动了一部分冒险家。在他们看来,前往西域比和匈奴作战,性价比高多了。所以在张骞死后,他的随从不论官阶高低,都纷纷向汉武帝上书,渲染外国有多少奇怪的人群、物种和产品,征服西方可以获得多么大的收益。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阵营。
汉武帝的反应非常有趣,或者说体现了对人性的洞察:遥远的西域不是大汉良民愿意去的,值得利用的就是这些冒险家和流氓无产者。所以,他常常并不仔细核查事实,谁要去,就赐予符节,给予汉朝使者的身份——牛吹得大,就是正使;吹牛胆子都小,就给个副使当当。
为了打开西域一个个小国的大门,汉朝使团都会携带大量财富。很多使者从中肆意侵吞,将国家的礼物当作商品销售,把获利塞入自己的腰包。以汉武帝的精明,当然不至于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他的处置手段是:从重判罚,但可以赎罪,赎罪的办法是再次出使西域——既然你是熟悉西域的人才,这个特点就要充分利用。
于是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汉朝使者的队伍络绎不绝。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西域使团和商队,纷纷奔赴汉朝。
这时,汉武帝正频繁地到沿海地区视察,每次都让外国客人跟随其后,遇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就要经过。汉武帝不断赏赐客人财物,确保他们在汉朝生活优渥,还组织大规模的角抵活动(类似现代摔跤的一种技艺表演),演出新奇节目,展出许多怪物,引来众人围观。大汉的娱乐业在那些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张骞|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总之,汉武帝要“令外国客遍观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通过这种方式,让外国人在皇帝面前倾倒惊骇。
那么,身为汉朝的黎庶怎样看待这个景象?汉朝能够支付这笔巨额支出,是因为桑弘羊主持的财政政策已经卓有成效。在货币改革、盐铁专卖等一系列运作之后,全社会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而一般民众的生活质量却大不如前。如果这笔钱是用于抗击匈奴、开疆拓土,还有理可说,现在这样挥霍,岂不是让二十几年来民众持续不断的牺牲,变得像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