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名将王平,两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为何存在感仍较差( 三 )
是什么原因导致王平存在感较差呢?
先通过王平的出山之战来找一下原因:228年诸葛亮北伐 , 马谡被派去守街亭 , 作为降将的王平出任先锋 。 马谡舍水上山布阵 , 王平规劝未果 , 此后马谡兵败 。 王平鸣鼓虚张声势 , 造成伏兵假象 , 率部安全返回 。
在这个过程中 , 王平似乎已尽到责任 , 规劝马谡 , 安全自保 , 战后得以升职 。 不过 , 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
王平曾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属下 , 战败后被刘备收服出任牙门将军 。 牙门将军?是不是很熟悉 , 这就是当年赵云赖以起家的位置 。 这说明在蜀汉阵营里 , 王平最初就受到刘备的信任 , 况且还是名将夏侯渊的属下 , 居然无法成功劝说一介书生马谡?
究其原因 , 是马谡背后站着诸葛亮 。 这才是王平规劝未果的根本原因——王平是唯上的人 , 并且不自信 。
文章图片
设想 , 如果王平的性格多些魏延式的果敢 , 加之自带的忠勇性格 , 将是什么样子?
那么 , 是什么原因导致王平如此“低调作人”的呢?原因是文化水平太低 。
王平出身平民 , 自幼投军 , “生长于戎旅 , 手不能书 , 所识不过十字” , 这样看来基本就是文盲 。 尽管“口授作书 , 皆有意理” , 通过口授发布的军令都在情在理 , 而且“使人读史汉诸纪传 , 听之备知其大义 , 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 让人读《史记》、《汉书》中的人物传记 , 听后就能明白其中大意 , 论说起来也不失主要意思 。
但是 , 自知以这样的文化水平 , 是无法同其他将领相提并论的 , 因此王平“为人自轻” , 异常低调 , 如此一来就存在感较差了 。
曾在蜀汉任职 , 对各将领均有所了解的陈寿 , 在写《三国志》时评价王平大局观较差 , 性格多疑 。 大局观较差 , 也是受限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 性格多疑自然不相信他人 , 在后继人才的培养无法尽心尽力……
这就是王平 。
两度改变三国历史走向 , 存在感又较差的蜀汉名将 。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 , 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 蜀汉|刘禅离世后,司马炎故意放了3件陪葬品,专家:每件都在挖苦嘲讽
- 赵云|赵云一生没有斩杀名将,为何能够排行第二?大局观最重要
- 夏侯|夏侯渊之死促蜀汉鼎盛,关羽之死至蜀汉衰弱,影响三国局势44年
- 时候|三国勇救曹操的七个人物, 四位成为一流名将,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
- 李陵|他是以步战骑的名将,差一步就成为第二个霍去病
- 夏侯|他为何在初降蜀汉时,能获得与姜维同等的官职因为他走了后门
- 师范|五代时期的哪位名将,用兵如神,史学家认为他智谋胜过诸葛亮
- 东吴|蜀汉后期最了不起的外交家,一生不卑不亢却让三国鼎立延续了40
- 吴三桂的三藩军前期控制半壁天下,为何后期土崩瓦解?
- 蜀汉|活跃在三国时期的刺客,曹操很失败,韩龙却让魏国又延续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