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三藩军前期控制半壁天下,为何后期土崩瓦解?
公元1673年 , 也就是康熙帝即位的第十二个年头 , 吴三桂从云南起兵反清 , 一时之间天下云集响应 , 叛军势头之盛大有将满人赶回关外之意 。 截止到康熙十五年 , 清朝似乎入主中原时间短阵脚不稳 , 表面看只剩下招架之力 , 然而仅仅数年之后 , 吴三桂便功败垂成 , 所谓“反清复明”也最终化为泡影 。 那么已然夺取了南方半壁江山的三藩军 , 为何会以失败收场呢?
文章图片
【吴三桂的三藩军前期控制半壁天下,为何后期土崩瓦解?】削藩这个事古已有之 , 比如汉初灭异姓王 , 燕王臧荼被迫起兵 , 兵败被杀;楚王韩信先贬为淮阴侯 , 后夷三族;韩王信被迫起兵 , 后战败被杀;赵王张敖因是刘邦女婿 , 废为宣平侯;梁王彭越被捕 , 夷三族;淮南王英布被迫起兵 , 被长沙王吴臣诱骗入番阳(今鄱阳湖湖区)杀害;燕王卢绾被迫起兵 , 兵败亡入匈奴 。
文章图片
清朝削藩 , 和汉初灭异姓王 , 概念是相似的 。
从宏观上说 , 吴三桂似乎信心不足 , 即便在三藩军形势一片大好之际 , 吴军也没有打回京师的战略规划 。 吴三桂所有的军事部署都表明他只想割据江南 , 与清朝划江而治 , 反观对手康熙帝的决心却异乎寻常地坚定 。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 , 公元1644年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点 , 在此之前他是大明王朝的忠臣良将 , 在此之后便成了清朝的鹰犬走狗 。
文章图片
降清之后 , 吴三桂对南明政权的进攻力度丝毫不亚于满洲八旗 。 为了对明朝宗室斩草除根 , 吴三桂甚至攻入缅甸 , 亲手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朱由榔 , 正是凭借这份“忠诚” , 清朝册封其为平西王并负责镇守云贵 。 如此一来 , 吴三桂的地位几乎相当于明朝沐英 , 自此成为南国的土皇帝 。 如果朝廷能够一直允许这种情况存在的话 , 吴三桂倒也没有造反的动机 , 可惜康熙即位之后 , “削藩”也随之而来 。
文章图片
“削藩”意味着种种特权的丧失 , 同时也使得吴三桂世守云贵的梦想破灭 , 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吴三桂铤而走险 。 叛乱开启之后 , 耿精忠、尚之信、郑经等人纷纷响应 , 再加上陕西、广西、四川等地手握重兵的将领支持 , 吴三桂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 不得不说 , 清朝在宣布撤藩之前并未做出万全的准备 , 所以在三藩军初期的进攻之下 , 清军极为狼狈 。
文章图片
公元1676年 , 吴三桂饮马长江 , 可惜接下来三藩军并未一鼓作气 , 相反他们试图凭借天险割据江南 。 然而清朝平叛的决心却远超吴三桂的野心 , 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混乱和被动之后 , 清朝开始竭尽全力地组织各种力量进行反击 , 而恰逢此刻 , 三藩军内部却出现了裂缝 。 尽管人数众多 , 但三藩军成分复杂 , 三藩之间更是互不统属 , 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各自为战 。
三藩之中以平西王吴三桂实力最为雄厚 , 所以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可喜多依附于之 , 但真到起兵的时候 , 尚可喜却并未跟随 , 或者说这个老滑头在骑墙观望 。 尽管到后期尚可喜被主战的尚之信取代 , 但至少缓解了清朝初期的压力 。 再比如台湾岛上的延平王郑经(郑成功长子) , 要想攻入大陆必须先跨过海峡登陆福建 , 而福建正是耿精忠的地盘 , 三藩军内部从一开始就在相互猜忌 。
文章图片
最后就是普通百姓的立场 , 初期吴三桂所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 , 这对怀念故国的明朝遗民来说的确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 这也是三藩军能够在早期得到百姓认可的关键 。 不过当战事发展到后期 , 局面陷入僵持之后人们赫然发现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大众带来的只有伤害 , “反清复明”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 所以吴三桂的行动必然受阻 。
文章图片
公元1678年3月23日 , 自感时日无多的吴三桂于湖南衡阳称帝 , 国号“大周” , 如此一来便彻底撕下了“恢复明朝”的遮羞布 , 百姓自然不肯支持 。 此后随着战场形势的逆转 , 吴军兵败便只是时间问题 , 至康熙二十年吴世璠自杀 , 清军攻入昆明 , 三藩之乱完全平定 。
- 儿子|历史揭秘:看看武则天和慈禧的儿子是什么样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兵权|李世民登基后,为何会放过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杀了就坏事了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张灵甫|张灵甫牺牲后,19岁的妻子远赴美国,60年后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 能观叶能赏花的植物,看上去普通,养一盆月月有花赏
- 三星堆|三星堆来自外星?假的!看完这几件文物就知道和中原关系多深!
- 刘备临终的时候嘱咐了一段话,为何重用叛徒魏延,却不愿用赵云?
- 《康熙王朝》中,那两道最关键的匿名奏折是谁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