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名将王平,两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为何存在感仍较差( 二 )


魏延之变被平定后 , 王平得以升任安汉将军 , 1年后就进封安汉侯 , 任汉中太守 。 作为蜀汉都城的门户 , 之前一直由魏延镇守汉中 , 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后来 , 王平又升任镇北大将军 , 统领汉中 。
这个大字不识10个的平民 , 由此成为蜀汉政权后期不可或缺的人物 , 与马忠、邓芝同为“国之柱石” 。
距蜀汉政权灭亡19年时 , 曹爽大举进攻汉中 , 10万人马兵临城下 。
不过 , 这场战争似乎是一场闹剧 。
蜀汉后期名将王平,两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为何存在感仍较差】当时 , 曹爽与司马懿共执朝政 , 而曹爽除了是曹操养孙这个身份之外 , 军功、名声远不如司马懿 。 于是 , 下属就撺掇着他伐蜀 , 毕竟蜀汉人才凋敝 , 似乎不堪一击 。 于是 , 曹爽一时兴起 , 不顾司马懿的劝止 , 带着人马就上路了 。

蜀汉后期名将王平,两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为何存在感仍较差
文章图片
事发突然 , 汉中蜀军守备不足 , 兵力不满3万人 。 怎么办?有人提议:放弃阳平关等各处关隘 , 退守汉乐二城 , 坐等涪城援军 。
收缩兵力 , 放弃外围阵地 , 困守孤城……未战先退!这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 但在兵力绝对劣势下 , 也不失为一种战术 。
决策权交到王平手里 。 王平听后 , 大声说“不”!他认为 , 汉中离涪城1000余里地 , 曹魏军队占据阳平关 , 对汉中有极大威胁 。 王平拿出来的办法是 , 派两路人马靠前据守 , 自率后备军 。 两军接战时前后呼应 , 对峙几天涪城救兵就能赶到 , 合兵一处就可抵抗曹魏军队 。
王平说:“此为上策!''
不过 , 对这个部署只有护军刘敏表示赞成 。 但军令如山倒 , 心怀疑虑的其他将领最终也分头行事了 。
此时 , 曹魏大军内部发生争执 。 起因是蜀道行路难 , 军需运输难上加难 。 尤其是蜀汉涪城援军到来 , 大将军费祎也率兵从成都赶来 , 各关隘山口均有重兵把守 , 曹魏军需运输寸步难行 。
对此 , 曹魏营中分“撤军派”和“进攻派” , 两帮人互不相让 , 争执不休 。 最终 , 曹爽听取“撤军派”的意见宣布撤军 。 结果被以逸待劳的蜀汉军队一通伏击 , 曹爽率部数次苦战才撤回……

蜀汉后期名将王平,两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为何存在感仍较差
文章图片
王平镇守汉中的策略大获全胜 。
如果王平的举措失当 , 结果会是什么?也许 , 蜀汉提前19年就灭亡了 。
3、王平的存在感为何较差
尽管两次出现在转折点上 , 直接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 有一个事实却不容否定:作为蜀汉政权后期的重要将领 , 王平的名声似乎赶不上张翼、廖化 , 也赶不上同期担任相同责任和任务的马忠、邓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