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覆灭|夷陵之战,刘备近乎全军覆灭,为何陆逊不趁机灭蜀?( 二 )


有一段时间是相互僵持,后来陆逊率军连续突破刘备的营垒,在马鞍山围攻,蜀军也拼死抵抗,陆逊军队的损失同样不小。
不过,更要命的问题是曹魏已经开始有异动了,三家里面最强的肯定是曹魏,其实早在吴蜀夷陵之战爆发的初期,曹魏就已经面临着新的选择,孙权为了得到曹魏的援助,也直接投降了曹魏。

全军覆灭|夷陵之战,刘备近乎全军覆灭,为何陆逊不趁机灭蜀?
文章插图
此时魏国有一个出名的战略家刘晔,他就看出这是绝佳的战机。
《三国志》写道:
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刘晔早就看透了孙权,认为孙权这种投降就是权宜之计,现在趁着吴国形势危急,立即发兵去攻打吴国,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
可惜当时曹丕没有听他的建议,可笑的是,
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没多久,曹丕就后悔了,自己也选择起兵伐吴。
也就是说
魏国的朝堂上,一直都有关于是否伐吴的争论,
孙权肯定知道这点,曹魏的军队掌握着襄樊,南下还是比较方便的。

全军覆灭|夷陵之战,刘备近乎全军覆灭,为何陆逊不趁机灭蜀?
文章插图
陆逊见刘备逃走之后,也明白现在伐蜀,必然面临着曹魏的压力,他整军回去备战,没过多久曹魏的大军就来了,
陆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要是贸然伐蜀,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吴军就没办法抵御南下的魏军了。
曹丕称帝之后,一直是有着统一天下的野心,只是他不像曹操一样果断,没有更好的胆识,因此曹丕没能及时采纳刘晔的建议,错过了最佳进攻时机。
魏蜀吴三家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孙权放弃攻打蜀国,反而主动示好,并不见得是要向蜀国寻求帮助,而是希望蜀国不要继续攻打自己。
孙权当时的形势同样很危险,刘备在白帝驻军,大不了破罐子破摔拼命再度伐吴,以刘备的性格是很有可能这么做的,吴国是肯定无法抗住魏蜀夹攻的,他必须要保证蜀国不继续和吴国为敌。

全军覆灭|夷陵之战,刘备近乎全军覆灭,为何陆逊不趁机灭蜀?
文章插图
风险转移
荆州对于孙吴政权来说非常重要,
吕蒙奇袭荆州,让孙吴政权彻底掌握了大部分荆州,
荆州从原来的三家瓜分,变成了魏吴两家瓜分。
蜀汉无法东出,但有一点对蜀汉还是有利的,那就是原本蜀汉需要在荆州承担的风险,已经转移给了孙吴。
曹魏政权有几个主要的军区,其中以襄樊为主的东南军区,是曹魏经营的重点,曹魏占据了荆州最为重要的几个郡,又顺利从蜀汉那里接收了上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