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皇帝,朱元璋,朱棣|从辅佐三朝的老臣最终结局中探索中庸之道
导语:我们喜欢用才子来夸赞一个人在文学上的天赋 , 很多时候是欣赏也带着些许的羡慕之意 。 其实人类的本身就是矛盾体 , 除非一个人超越群体的地方过多 , 否则对于他人的评价多少带着点个人的情绪于其中 , 偏见总是无处不在的 , 人无完人 , 金无赤足 , 这是所有人的共同认知 ,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 当一个人长处明显 , 甚至有些极端之时 , 另一方面的短处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 解缙乃至整个家族在历史这一滩浑水的倒影便印证了此理 。
解缙像
文章图片
明初之时的解缙一家应该是当时的人们争相羡慕的对象 , 封建王朝体系下 , 最贵气的除了皇家就是士族大夫们 , 有才气的人除了被不识字的百姓尊敬之外 , 更多的是和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也就和一般的平民相区别开来 。 这一点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篇中有着很讽刺、夸张式的描述 。 明清两朝的科举选官制度基本是一致的 , 乡试过了的就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 若是能在会试中考中进士 , 那么就基本和为官画上了等号 , 在严格的古代秩序之下 , 科举选官制度是非常严格且层层推进的 , 有很多的人一生都停留在童生的身份上 。 考中进士需要的不仅是才气、体力和财力 , 有时颇讲求些运气 。
讽刺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
文章图片
解氏一族并非是当朝的权贵 , 在明初时期仅能算的上是个书香门第 , 即便解缙的祖父曾做过县尹 , 但这样的级别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的 , 他的父亲一心不在于做官 , 即便受到了祖荫 , 也终生未曾与朝堂有任何的联系 。 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培育出来的孩子们书卷气息很浓 , 在科举考试中能拔得头筹也不算是意外 , 但是谢家的两个儿子解纶、解缙以及女婿黄金华同年考中进士着实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场景 , 可以说是轰动一时的 。
书香世家培养出的书卷气浓郁的解缙似乎比兄长和妹夫在诗书的造诣以及问题的见解上更加独特犀利 , 他的才气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 乡试解元的他在会试的时候写出的洋洋洒洒的文章被评为第一 , 但因为审阅人害怕太过激进的言论和文字叙述会引来祸事 , 故将其放置在第七位 , 不让他夺得头筹 , 或许在这一件事情上就为解缙后期坎坷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 也从中微微窥见官场之上对于中庸之道的运用之理 。
解缙洒脱的字迹
文章图片
解缙的才气远不仅是停在科举考试这一项上 , 在诗词歌赋、文学书画上的造诣也是令人称羡 。 在现存的解缙笔墨之中 , 我们依稀能够窥见那时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 感受到解缙心中那一方江海的波澜壮阔 。 他的字迹是不拘小节式的洒脱 , 带着特有的傲气 , 但是这些傲气和不拘小节给他的政治生涯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 朱元璋几乎杀光开国功臣,但却放过一个霸主,该家族繁荣200多年
- 官员宿娼,如果犯到朱元璋手里,会是什么惨痛下场?
- 书生考中进士,皇帝:此人太丑,不能要,多年后书生推翻一代王朝
- 哥哥|皇太子把皇位让给弟弟,成就了弟弟千古威名,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 朱元璋|朱元璋为何非杀李善长不可?只因多年以前刘伯温的一番话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永历帝|乱世中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数次拼命救皇帝,南明灭亡后她很凄凉
-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他们都有这一共同点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