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此人是真正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有他这个朝代会更好( 二 )


太宗|此人是真正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有他这个朝代会更好
文章插图
赵匡胤在位的时候,每次将帅出兵,他都会授予将军们阵图,将帅们只需要按阵图行事就可以了,赵光义也学了他这一招,但是赵二哪里有赵大的军事造诣,后果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就跟近代的某某公一样,有句笑话是,如果某公呆在大本营,没有飞机,没有电话和电报,某军可能不会输。还有一点,赵大虽然授予大将兵图,但他也给了大将足够的权限,允许他们随战场形势变化而改变,赵光义则完全把这一条抛弃,他几乎不信任手下的将军,将帅在战场上完全不能自作主张,否则哪怕胜了也会受到处罚。此战中,他任命曹彬、潘美、田重进为东、西、中三路军统帅,但是没有设主将,而是由自己在京师遥控指挥,战场的情况千变万化,稍个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哪怕是现在,也没人敢这么玩,在古代那个仅靠马传递军报的情况下,一个战报可能个把星期还到了不赵光义的手里,等命令到了前方主帅军帐,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太宗|此人是真正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有他这个朝代会更好
文章插图
虽然赵光义外战不行,内政也不行,但他防止夺权的本领却是赵匡胤不能比的,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内战内行(夺权),外战外行。赵光义登基后,为了表明自己来位正,所以他任命弟弟赵廷美为齐王兼开封府尹,大侄子赵德昭为京兆尹兼武功郡王,给国人的感觉就是自己将来会传位给赵廷美,然后再传给赵德昭。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高梁河之战中,赵廷美和赵德昭随军,上面说过,赵光义最后仅一个人逃命,军营的将士都以为他被辽军杀死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军不可一日无帅,再加上,他在位时,远没有赵匡胤在位时仁义,将士们都怀念赵匡胤,这些忠于赵匡胤的将军们决定趁此机会立赵德昭为帝,当然也有忠于赵光义的人反对,赵德昭本人知道叔叔猜忌心重,也不愿意受位。正当两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赵光义命大回来了,后来就有人把此事告诉了赵光义。赵光义小肚鸡肠的性格马上就体现出来了,史书上说他方寸大乱。回京后,赵光义连封赏在灭北汉时立功将士的事都忘记了。赵德昭好意去挑提醒他,赵光义直接发飙,问道:“你急什么急,你现在还不是皇帝,等你当皇帝那天再封赏不迟。”
太宗|此人是真正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有他这个朝代会更好
文章插图
这话说得有多重,不研究历史的人可能不知道,这话的潜台词是,你现在可以死了,不要等我动手,等我动手后果就很严重。皇权在古代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何况赵德昭只是侄子,前面还闹过被拥立的戏,吓得不轻的赵德昭被逼自杀。当然,面对已变成尸体的侄子,赵光义戏是要做够的,又是哭,又是封赏的,比刘备有过之无不及。如果说赵德昭的死还可以稍稍给点借口,但是赵德芳的死则充满疑问,23岁正值青春壮年的赵德芳在睡梦中逝世,至于什么原因,只有当事人以及老天知道,反正是睡死的。德昭、德芳死了,现在就只剩下廷美了。赵廷美毕竟年长,知道皇权争夺的险恶,他处处小心,一方面想尽各种办法讨赵光义的欢心,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处于他的监视之下,每天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就呆在自己的秦王府,喝酒吃肉,听歌看戏,调戏美女,表现出对权力不关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