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屡|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或与“重文轻武”和“强干弱枝”有关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画中,宋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人在翻阅两宋的历史档案时,常常因她是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到巅峰的时代而向往之,也常常为她饱受少数民族入侵的耻辱而痛惜之。

屡屡|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或与“重文轻武”和“强干弱枝”有关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
两宋立国数百年,却大部分时间都陷于和周边国家的争端之中。先是西夏,然后是辽,再是金,又是蒙古,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国力财力物力都不如宋朝。但宋朝在和它们的战争中却屡屡失败,不得不割地赔款称臣。为什么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据后世的研究,或许和宋朝“重文轻武”和“强干弱枝”的治国方略有很大关系。

屡屡|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或与“重文轻武”和“强干弱枝”有关
文章插图
靖康之耻
“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尽管最终被平定,但是它的遗毒却影响甚久,不仅重创李唐天下,使盛唐成为历史泡影,而且,在平叛过程中滋生的藩镇割据问题,直到唐亡都无法解决。
五代十国时期,军事政变更是家常便饭。上位者往往手握重兵,臣夺君权,每一次王权更迭都充满军事斗争的残酷气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惨痛教训,给了宋朝统治者很大的启发。而且,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也是被部下黄袍加身而坐上皇位的,所以他自己也担心以后会有武将权力过大而模仿他夺了赵家天下。因此,有宋一代,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直接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宋朝的重文轻武方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1)宋朝的文官地位比武官高,武官常常从属于文官。明朝长篇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反映这一点。小说写道,清风寨有两个知寨,一个是文官刘高,一个是武官小李广花荣。花荣曾对宋江介绍刘高说:“兄长不知。不是小弟说口,这清风寨是青州紧要去处,若还是小弟独自在这里守把时,远近强人,怎敢把青州搅得粉碎!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从中可以看出,尽管花荣是个武将,但是地位却不如文官刘高,所以他对刘高乱行法度的行径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可奈何。
(2)朝廷重视对文官的选拔,却基本没有培养军事方面的人才,就连军队中的统帅,往往也是文官担任。
(3)宋朝社会风气基本是敬重文臣,而轻视武将,武将地位偏低,等等。
“强干弱枝”的军事部署方略
宋朝以前,戍守边疆的藩镇由于天高皇帝远,朝廷的掌控能力往往显得比较脆弱。所以,许多藩镇常常暗自壮大自己,继而与朝廷对抗,不听国家政令调遣,更有甚者反叛自立为王。